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湖州 正文

将菰城文化种进校园

2017-01-12 17:10:06 来源: 湖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史舒频

  

  湖州艺术设计学校的学生近日穿着古典绣服展示了明清时期文武官员的补子及织里刺绣第三代传承人陈云霞老师的刺绣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刺绣文化独特的韵味。

  “学习历史,不仅要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更要学习如何以史为鉴,将所学用于所用……”新年伊始,由吴兴区教育局主办的首届“菰城文化种校园”主题征文颁奖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这段话出自第十二中学学生郭森的获奖感言。

  郭森以湖州古桥潘公桥为研究对象,记录下他在探求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也为菰城古桥文化注释当代中学生的新解。据介绍,本次征文大赛自去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共收到作品270余件,这些作品以学生独特的视角发现、记录、感悟,有趣地讲述一个与湖州有关的历史故事,或挖掘湖州名人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或研习历史资料后写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专家组评审后,共有135篇学生作品获奖。

  据了解,吴兴区教育局自2015年启动“菰城文化种校园”项目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中小学人文拓展课程教育实践,除了征文大赛,还曾把历史课搬进博物馆。

  “假如你是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中的某个国君,会如何统一天下?”学生们端坐在鼓凳上,高高举手踊跃回答。这是吴兴区八里店镇常路学校郑春苗老师在博物馆里开设的一节历史拓展课上的场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但是在博物馆上历史课则是全新的尝试。郑春苗老师带领同学们以市博物馆“大秦帝国文物特展”为平台,以“参观寻宝”为活动主线,依托课本上《秦始皇开创统一大业》相关知识,通过对实物资料的分类和解读,逐步勾勒出一个绚丽多彩、有血有肉的大秦帝国。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历史课更加趣味活泼,真实生动。

  在“菰城文化种校园”项目中,吴兴区教育局还尝试“互联网+历史课”的崭新模式。去年,该局开展“学享吴兴”教师微课征集活动,全区近百名教师设计制作了与湖州历史文化相关的课程并“打包”搬上了互联网。

  本次微课征集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是织里镇中学的吴晶晶老师。据介绍,吴晶晶的微课是一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拓展课,围绕湖州经济发展的特点,运用湖州自然、人文要素,对《历史与社会》国家课程、《人自然社会》地方课程、《太湖娄港》校本课程的史地内容进行整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释放了湖州文化的经典魅力。

  湖州四中的姚芳华老师谈到微课的使用时曾表示,微课并不是自己做来自己用,只有分享和传播出去,才能发挥出它更大的价值。据介绍,学生还可以登陆老师的博客、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网观看微课,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

 

标签:文化 历史
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