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杭州 正文

“四纵五横”成网,杭州的路顺了多少

2016-12-28 09:16:19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余雯雯/文 龚子皓/制图

  

 

  家住滨江的毛先生,每天都要开车走钱江一桥经景区去文三路上班。自从今年紫之隧道开通以后,他发现,景区一带的道路不太堵了。特别是过一桥,原先排队上桥的景象少了,上班时间从原来的1个多小时减到了40分钟左右。

  这是快速路网带来的交通红利的缩影。

  今年杭州的城市快速路网,从“最东一纵”东湖快速路,到“最北一横”石祥快速路,再到“最西一纵”紫之隧道一线,陆续建成开通,“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型。它用182公里的长度,占路网约6.5%的里程,挑起全路网20%~30%交通流量的担子,在这两三个月内产生的“吸流”效应尤为显著——今年四季度的高峰小时拥堵指数一般维持在7以下(中度拥堵下游水平),基本持平甚至略低于去年同期。

  快速路网的“收获年”

  吸流效果渐现,拥堵指数下降

  2016年是杭州市快速路网建设名副其实的“收获年”——

  5月3日,东湖快速路二期、机场快速路、九堡大桥南接线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最东面“一纵”建成;

  7月7日,石祥路提升改造工程高架部分开通,最北“一横”全面建成;

  8月10日,紫金港立交—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之浦路一线建成通车,最西“一纵”也基本建成。

  至此,杭州的“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型,杭州的快速路网总里程由128公里增加至182公里,占规划“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总长的68%。仅今年一年时间就增加约54公里,几乎是过去7年建设里程的总和。

  从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跟踪分析来看,自机场快速路、留石快速路、紫之快速路等陆续开通以来,杭州城东、城北、城西快速路网架构明显改善,出行更为便捷,承担市区整体流量的作用也明显增强。

  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平台检测分析的数据也颇为让人欣喜:

  2016年,杭州的交通呈现“前堵后畅”的态势。上半年的高峰小时拥堵指数为7.2,下半年下降到6.5,环比下降9.7%,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下半年拥堵程度“逆生长”,即使是9月以后,杭州的高峰小时拥堵指数也依然基本接近甚至略低于去年、前年同期,快速路吸流作用明显。

  “通常,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拥堵一般都是逐年加剧的。比如2013年比2012年,高峰拥堵指数上升了近20%;2015年比2014年,因为采取了‘双限’政策,指数上升不是很明显。但是今年四季度对比去年同期是持平甚至下降,这说明快速路网真的发挥了作用。”市综合交研中心工作人员解释。

  城北、城西拥堵改善最明显

  灵溪隧道、莫干山路都快了不少

  杭州快速路网成形,还让一个个城市“堵点”逐渐疏通。对此感受最深的,应是城北、城西等片区的居民。

  比如,常走老石祥路、德胜高架的司机们,在留石快速路高架开通后,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石祥路的通益路—瓜山立交、汽车城、城市学院这些原来的堵点都基本消失了,德胜高架西段更是通畅了不少。

  最明显的例子:莫干山路—上德立交,从数据来看,日均严重拥堵时长已经从去年11月的5.6小时,下降到了今年11月的4.1小时,减少了26.8%。

  紫之隧道开通前,西溪湿地东片,如紫金港路、文一路、文二路、古墩路等,进城也堵、出城也堵,“最西一纵”开通后,这些区块的交通都有明显好转。受益最大的是灵溪隧道(南-北),高峰小时车速由去年11月的14.4公里/小时,上升至今年11月的18.3公里/小时,升幅27.1%。

  快速路连贯东西南北,也让很多市民能避开市中心的拥堵。比如丁桥地区的居民,完全可以绕走外围,走留石快速路—紫金港路隧道—紫之隧道抵达城西或之江。

  杭州市建委透露,在加快快速路网建设的同时,配套主次干道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对完善路网功能,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今年吉鸿路、联鸿南路、庄墩路、金汇北路、金汇南路、学院北路、育英路、育苗路、萍水东路、茶汤路、丁桥东路、笕丁路、三新路、新业路、钱江东路、袁富路等主次干路陆续建成,极大地改善三墩区块、城西区域、申花区域、桥西区域、城北区域、丁桥区域、钱江新城、之江区块的出行条件。

  以学院北路为例,其开通后与留石快速路开通形成叠加影响,周边的莫干山路(石祥路—登云路)拥堵明显缓解,高峰小时车速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3%左右。

标签:的 路 快速
编辑:叶嘉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