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五马桥:是姚江两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2016-12-11 09:09:32 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叶龙虎

  余姚市三七市镇胜利村五马桥叶家,俗称“五马桥”,旧属慈溪县金川乡二十三都,是姚江两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村北的横河自无泽浦流向官桥浦,到叶氏大宗祠分出一条角尺弯的支流,先向南、再向西,仍注入无泽浦,形成古村四周环水的格局。村南的小河有一座小巧、简洁的单孔石拱桥,桥栏两侧刻有“五马桥”三个大字,边上有“道光辛卯年”“阳月建”两列小字。两头抱鼓石的前端雕有单枝卷草,底部与栏板相交处微微一折,巧妙地防止了抱鼓石的滑落。南北各有五级台阶,向南可至张家渡;向北过桥沿横河北岸的河塘路,东可到二六市,西可到上新桥。据天启《慈溪县志》记载,五马桥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曾几度大修。

  小桥称“五马”,可见身世不凡。汉时以四马载车为常礼,惟太守可增一马,故五马是旧时太守的代称。叶氏“惇叙堂”二十七世孙叶人龙先生在世时告诉过我:“嘉靖年间,族里出过一位太守,任京官时曾参与查办严嵩大案。村中建有太守宅第。”我想,不至于永乐年间就能预见一百多年后会出太守吧?唯一的解释是小桥原本无名,嘉靖年间重修时,族人为了光宗耀祖命名为“五马桥”。当然,翁家园叶家村改称五马桥也是嘉靖以后的事了。这仅仅是笔者的猜想,真正的缘由已被时光湮没了。

  五马桥叶氏是旧慈溪的望族之一。据“惇叙堂”《叶氏家乘》记载:叶氏定居翁家园子孙繁衍,村中有俗称“老老屋”的“衍庆堂”和“老屋”的“宝善堂”,还有迁云湖金沙岙的“惇睦堂”等,都是“惇叙堂”的分祠。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不包括远迁的分支,仅以五马桥为中心,仁八房、牛轭汇桥、荣十四房、前宅、后宅、十八房、坚四房、德五房、陆家桥、上新桥等周边村落,叶氏就达五六百户之多。始祖石林公讳梦得,字少蕴,宋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官至丞相,其五子承务公东迁慈溪西乡翁家园安家,为“惇叙堂”一世祖。翁家园,位于五马桥桥址与大宗祠之间。

  五马桥村遥倚翠屏山脉,面临前、后两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明清时期,也算得上是簪缨世胄,尤其是二十世孙叶科珩之“宝善堂”一支,其八房子孙,每一房都书香传家。笔者根据《家乘》记载统计,仅二十一世到二十四世四代,百年间出过三位进士、七位举人(含三位贡生)、二十三位秀才(含国学生)。二十一世叶步魁中乾隆癸丑科武进士,官至游击(从三品);二十三世叶庆增中光绪丙子科进士,官至江西南康府府台(从四品);二十四世叶梧春中光绪丁未科进士,官至邮传部主事(正五品)及民国初财政部主事。

  “板桥里头”是宝善堂三房第三代叶乔龄的庄院,共有大小房屋九十余间。据叶梧春三子叶秉宪记录:先祖父乔龄公岁贡出身,官内阁中书,以子梧春贵诰赠中宪大夫。平生节约自奉,置学田供宝善堂各房子孙束修之需。晚年耗银四万两、用田四亩,于光绪三年(1877)落成这座美轮美奂的庄院。新庄院与旧宅宝善堂老屋仅一河之隔,用板桥连接。桥北是俗称老屋的旗杆门头,门前有两只礌鼓,路旁有四副旗杆夹,桥南即是新庄院的栅栏门和更房。因进庄院必须先过板桥,久之被人称作“板桥里头”。

  我们不妨按叶秉宪生前绘制的平面图还原“板桥里头”的盛况:新庄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正屋七间两弄,前后三进。以大门为中轴线,依次是前院、前厅、正院、中堂、后堂、后院。前进为高平屋,大门三间,两边为书房和账房;中进和后进均为重檐楼房,前院与正院两侧各有明轩、侧轩、厢房若干,正屋山墙之东西又各有十三间小屋,分别作厨房、磨房之用。大门分外门和正门两道。大门口有石板道地,上道地两侧各有平房七间,正中是厅,两边各三间房间,用作长工住房,两头又各有六间仓屋。下道地的西边是猪厩牛棚。四周圈以高墙。围墙之西,从北到南依次是树林、竹园和一个称“西池”的水塘;围墙之东是“长生弄”,沿弄有小东门和大东门,由小东门出入庄院的大门,由大东门出入上下道地。“长生弄”北端更房外侧有水塘称“东池”。

  “板桥里头”人才济济,如今在海外(主要在美国)任教授、高工者达数十人之多,一个名副其实的侨村。留在大陆的也多事业有成。叶伯允,举人叶同春长子,任《四明日报》主笔长达十七年之久;叶叔眉,伯允三弟,京师大学堂(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是宁波效实中学的创办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常任理事,中央银行筹备人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叶人龙,伯允长子,年轻时任“石林学堂”校董,其编著的《五千字文》一书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时光让“板桥里头”终于支离破碎,幸存的后进大屋也面目全非。不久前,我与妻专门去寻访过,所到之处冷冷清清。妻告诉我,她年幼时随表姐在五马桥住过一段时间,曾几次走进这座神秘的庄院,记得红石板的天井,青石制作的窗槛上有一个个镂空雕花的出气孔,宽阔的楼梯连栏杆都漆得通红。然而,这一切全都没了。

  故居不在了,但叶步魁、叶万年、叶大用、叶庆增、叶同春、叶长春、叶梧春等一长串名字还在光绪《慈溪县志》里,他们和五马桥一样生动如昨。我相信古桥是有生命的,它见证过古村的点点滴滴,它一定记得:孩童将旗杆门头的礌鼓当作马骑时的顽皮,“板桥里头”落成典礼上的炮仗震天,官差敲锣打鼓在桥头送达大红捷报时的火红场面……五马桥有进士、举人、秀才们回家的脚印,也有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出去闯天下留下的足迹。

标签:
编辑:王淼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