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德清文化礼堂 > 美丽乡村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点赞“德清样本”

发布时间:2016-12-08 15:58:35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高玲玲 驻德清记者 张骥鸿

  德清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着力点在哪里?

  近日,在德清举行的中国(德清)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北京、浙江等高校的农村发展研究专家,立足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德清,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与中国乡村复兴”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来到德清考察之后,我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乡村旅游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奇直抒胸臆。他表示,德清凭借生态优势、乡贤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既不离土、又不离乡”就能实现就业,享受发展红利。

  早在2009年,德清在全国首创“洋家乐”这一乡村旅游新业态。如今,100多家精品民宿“背靠”莫干山发展,德清乡村旅游走俏长三角,逐渐成为行业翘楚。

  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与基础,是美丽乡村建设,使之全域美丽。德清的经验是,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功能型乡镇“考绿不考工”。2009年起,德清以“和美家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与“一根管子接到底”的农村污水处理“五位一体”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将县域农村打扮得格外清爽、靓丽。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点赞了德清“和美家园”建设。他表示,德清举全县之力,将全域打造成一个美丽乡村,“和美家园”建设覆盖城乡,因此与周边地区相比,德清的美丽乡村更显大气。

  其实,自成为我省唯一的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县以来,德清一直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附着在户籍背后的33项城乡待遇差异并轨32项,还率先敲响“农地入市”全国第一槌,盘活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农村的活力被激发,农民享受到了红利。去年,德清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71:1,仅“洋家乐”裸心谷吸纳当地就业400余人,人均工资收入近5万元。

  “德清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恰好诠释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内涵。”在黄祖辉看来,生态资源变成经济优势,应注重发展与绿水青山相关的内生性产业比如旅游业,以及关联性产业比如餐饮业,从农村产权、农民就业、政府协调等方面创新共享机制。“我认为,这也是下一阶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方向。”

  德清县县长王琴英在致辞中表示,德清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建设成果为经营成果,绘就了一幅天蓝、地净、水绿、村美、民富的江南画卷。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