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宁波今年何以扛住了汛情“大考”?

2016-10-13 08:30:02 来源: 宁波日报 作者: 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胡章 黄利军

  10月15日,我市将正式出汛。今年台风季中,“尼伯特”“莫兰蒂”“马勒卡”“鲇鱼”先后影响我市,而且大多是破坏力强的秋季台风,给我市造成了一定的灾害。

  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双台风”前后来袭,这在宁波台风史上也极为罕见,由此带来的风、雨、潮三碰头和复杂汛情,给我市防台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莫兰蒂”给甬城带来倾盆暴雨,平均面雨量达237毫米,为全省最大,过程降雨量超过去年的“灿鸿”和“杜鹃”台风,占宁波陆域面积六成的甬江流域雨量甚至超过“海葵”台风,再加适逢全年最高的农历中秋天文大潮,奉化江北渡站甚至超过保证潮位0.92米,创历史纪录。

  在严峻的汛情面前,我市水利工程经受住“大考”,发挥出重要作用,河网排水效率提高,涝水退去速度加快,局部区域受淹时间较历史同量级台风有所减少,这当中,民生水利工程功不可没。

  防洪、排涝、生态、休闲

  重大水利工程泽惠民生

  今年的中秋小长假令许多人印象深刻。第14号台风“莫兰蒂”虽然没有在我市登陆,但其饱含水汽的云团给我市带来了倾盆暴雨。

  强降雨导致奉化江、姚江及主要支流发生超保证洪水,甬江流域主要水文监控站点最高水位全部超过保证水位。鄞奉平原地区24小时最大雨量达到20年一遇;奉化6小时最大雨量达到20年一遇。

  位于姚江边的慈城半浦村、洪陈村、虹星村、王家坝、前洋村,往年都是“重灾区”,今年村内积水却很少。慈城镇有关领导介绍,这得益于姚江干堤慈城段全线封闭投入使用。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流域面积达2940平方公里,涉及余姚和江北、鄞州等区域。慈城地处姚江下游,每到汛期,一旦上游来水量大,防汛压力便陡增。姚江干堤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程维修加固堤防约22公里,改(扩)建13座水闸和5座泵站,总投资达11亿元,把姚江江北段两岸100余平方公里的防洪标准,由5年至10年一遇提升到20年至100年一遇,其中宁波城区部分地区达到100年一遇。

  “今年台风,我们这里基本没事,效果太好了。”江北洪塘老街诸多商户也如此反馈。今年台风影响期间,在姚江干堤洪塘段,连通姚江与江北内河的和平闸站和跃进闸站紧急向姚江实施强排。这两座闸站今年7月赶在主汛期前投入应急使用,对江北洪塘区域的排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沿姚江村落内涝情况较往年明显减少。

  走在姚江北岸的大堤上,飞鸟成群,秋意渐浓。这个民生水利工程,不仅发挥着防洪排涝的显著效益,其生态休闲属性也非常鲜明,自行车道沿着岸堤蜿蜒而过,成了老百姓休闲的好去处。姚江干堤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工程全部建成后,将集防洪、排涝、蓄水、生态、休闲及文化等功能为一体,或步行,或骑行,市民可以深切感受姚江之美。

  多年来,我市致力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其民生效益日渐凸显。

  千年古村走马塘紧靠东江,今年台风影响期间,虽有积水,但很快退去。村干部陈贤国说,与往年相比,村民家中进水情况明显减少,农田被淹面积减少近80%。村里的积水,基本上是雨水聚集而来。

  据东江堤防加固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江堤防加固工程鄞州段项目是甬江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工程于前年10月动工建设,经过近21个月的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工程上马之前,东江河岸属于自然岸坡,防洪能力弱;工程建设完成后,不仅能有效缓解鄞东南片区长期存在的防洪压力,同时还可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

  上蓄、外挡、中疏、下排

  构建防洪治涝体系治水患

  台风“菲特”让我市饱受洪涝之苦,其对余姚造成的重创,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2014年,我市启动五大应急泵站建设,台风影响期间有效缓解了城区内涝,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补齐城区内涝强排这一短板,继五大泵站后,市水利部门规划推进了新一批强排闸泵工程,并于去年率先启动一闸三泵建设,其中三泵包括印洪碶、段塘碶和大石碶,都位于老城区。“莫兰蒂”影响期间,甬江流域强排水量达0.3亿立方米。

  数据显示,姚江流域在“莫兰蒂”期间的雨量比去年“杜鹃”期间大22%,但超警戒历时平均比“杜鹃”少3小时;奉化江流域“莫兰蒂”期间的雨量比“杜鹃”期间大13%,但超警戒历时平均减少6小时。

  市防汛办常务副主任劳均灿分析,排水效率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莫兰蒂”影响期间恰逢农历天文大潮,潮位高差明显,最高天文潮时最大潮差达2.35米,较平均潮差增加0.64米,有利于在低潮时加速排水。另一个方面,由于沿江强排泵站的开启,平原河网的水快速排入干流中,也减少了平原的受淹时间。如甬新闸泵站在台风影响期间共排水858万立方米,五乡站超警戒历时比“杜鹃”台风时少37小时,强排效应在河网的下游段尤其明显。

  近年来,全市上下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重大项目建设,“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基本构建并发挥系统效益,5年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约378亿元。

  我市一直把流域洪涝治理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建成6座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和389座小型水库,同时通过对已建119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2737座山塘的分类治理,有效地发挥了拦蓄山洪的作用;加固建设沿海一线标准海塘600多公里,打造了保障防潮安全的千里“海上生命线”;建成100年一遇标准的城市防洪工程堤防近100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将洪(潮)水阻于外江的目标;建设了一大批平原的排涝河道和应急水闸泵站,有效改善了平原排涝条件。

标签:
编辑: 胡婧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