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首届孔学堂·国学书博会 各界“大咖”共话阳明文化

2016-09-23 19:48:01 来源: 多彩贵州网——贵州商报 作者: 记者 胡锐

  学术界、出版业“大咖”共话阳明文化:

  国学文化传播要更接地气

高端对话现场

  昨日,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系列论坛之“阳明文化的传播与出版高端对话在贵阳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举行。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平,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王纯,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为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钱明、《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等共话阳明文化。

  钱明:

  阳明文化近年来很火爆

  “近年来,阳明文化非常火爆,”钱明表示,近年来,阳明学渐渐有了新的发展,通过20几年无数学者的努力,通过对王阳明6卷的修订,再加上国内外的30多篇补充和搜集,梳理,编辑,如今终于有这个底气告诉大家,我们有信心将最完整的阳明学说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丁为祥:阳明文化非口舌所宣,非笔墨所限

  丁为祥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在陕西读研究生选了阳明学的毕业论文,到最后在陕西各地的图书馆都找不到阳明的本子,直到1986年才因为一个朋友路过古籍书店才买到第一本小册子。

  “当阳明文化不火的时候我会感慨,但当阳明文化的流行之后,又多了很多担心。”丁为祥说,既担心阳明学被人曲解,又担心阳明学传播不好。阳明学中说“此学非口舌所宣,此学非笔墨所限。”要想传播好阳明学,就要激活阳明学的价值,对于阳明学说书籍越来越多的出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激活阳明精神,激活文化遗产,使他流淌在我们生活中。要思考写出的东西是否能真正符合大众需求,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强烈共鸣,这样才能实现阳明学的“薪火相传”。

  董平:要关注阳明文化的传播方向

  “现在有很多研究阳明学,是用一种猎奇的方式去研究和传播阳明文化,这是误入歧途的。”董平表示,在传播阳明文化的时候一方面要复兴,一方面要繁荣,一方面还要关注阳明文化的巫术化倾向。

  “我们应该把传播和研究的关注点放在如何去理领会、践行,真正贯彻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真正让我们呈现一种光大高明,带有无产价值的世界的展开,如果脱离这个目的,传播阳明学就会呈现一种负面的影响。”董平说,我们的传播不够,出版还是不够,王阳明的火不是偶然炒热炒火,关注阳明学传播方向,时刻不能忘记。

  梁枢:将阳明学学科化才能真正实现阳明文化建设

  “阳明学知名度由低到高的发展,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梁枢进一步阐述,传播阳明学,除了要摘到阳明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之外,还要依托传统文化的学科的力量。

  “如果把阳明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变为学科,必定能形成一个核心生产力,我们可以围绕这个生产力形成一批系统学习和研究的人群,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精神与西方的自由主义平等对话,由核心生产力向外扩散。”梁枢说,当有大批教材,传播学者,将阳明学代代传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能真正实现阳明学的文化建设。

  王纯:可以利用多种途径传播阳明文化

  “我国到1992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新时期完整的王阳明全集,在出版后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这体现了学术界对阳明学的需求。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只有这个版本。”王纯谈到,出版了1000套却卖了4年,除了被扣了歪帽子的影响,还有原因是出版社市场嗅觉不够灵敏。

  王纯说,之后由于国学文化复兴,如《百家讲坛》等名家走红,网络传播兴起,缩短了读者与书的距离,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国学文化需要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因此,阳明学的传播需要我们去思考,贵州作为阳明学传播的重要地域,特别是这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举行关于阳明学的一系列宣传,都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传播要多途径,阳明学的传播定能开启新的篇章。

标签:
编辑: 胡婧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