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原创力量 正文

长兴:门诊输液逐步叫停 诊所成了吊瓶的森林

2016-03-23 09:30:17 来源: 长兴新闻网 作者: 许悦 钦春

  头疼感冒,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似乎再正常不过。可是,越来越多的卫生部门、医院开始意识到,输液只是一条危险重重的治疗捷径,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解决过度治疗成为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于是,门诊不输液的概念就此出现了……

  医院门诊减少输液小诊所成“吊瓶森林”

  感冒发烧怎么办?去医院输个液呗,效果“立竿见影”,大人不耽误工作,孩子也不影响学习。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成为大众的思维定式,市民李女士就养成了一生病就输液的习惯。“孩子扁桃体感染引起的发烧,吃了几天药也不管用,我和医生说想挂水。”前几天,李女士带着自己3岁大的宝宝来到县人民医院,希望医生可以给孩子输液,不过医生建议李女士还是先给孩子吃药,目前各项指标症状都还可以,没到需要输液的地步。

  不过,李女士心里还是充满了疑问:“万一孩子的病拖久了,变成肺炎什么的,那该怎么办?”抱着大医院不让输液,小诊所肯定行的思想,李女士便带着孩子来到了城区一家诊所。

  当李女士走进诊所时,发现诊所成了一座“吊瓶森林”。在诊所内,一个躺椅挨着一个躺椅,躺椅上都躺着输液的病人。这些病人中以感冒发烧为主,还有一些是由于皮肤过敏等症状前来输液,“大家都在输液,我觉得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输液好得快。”李女士心里嘀咕着。

  在诊所医生对李女士的孩子进行诊断后,也提出了最好先不要输液的建议,“因为输液药物基本上都是一些抗生素和消炎药,很有可能对孩子的脏器产生一定的损害。而且药物会直接与人体的血管壁接触,所以有说法叫输一次液相当于做了一次小手术,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看着被感冒发烧折磨的孩子,李女士一心想着快点让孩子好起来,坚持要求诊所医生输液,于是,她也带着孩子走进了“吊瓶森林”。

  不光是孩子,成人乱输液的情况更为严重。

  一些患者为了能让病好得快点,往往是通过挂水来治疗疾病缩短病程。“知道输液不好,但是吃药好得慢啊。天天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去单位,真的是没效率。”不少市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市民这些固有的想法,不管是公立医院的医生,还是诊所的医生,都表示很无奈。坐诊时,医生经常能碰到迷信吊瓶的患者。有的患者来看病,如果医生诊断后认为不需要输液,患者反而会埋怨医生不负责任。

  在城区另一家诊所内,快到吃晚饭的时间,诊所里有一名六七十岁的患者陈阿婆正在输液,医生坐在她旁边的位置上,聊着天。“我在这里看了二十年的病了,前天晚上拉肚子,这两天输了液好多了。”陈阿婆一边输液一边夸诊所的医生好。

  这间不大的诊所已开了近二十年,诊所医生也在这里看了二十年的病,由于用不了医保,诊所的生意和从前比已冷清了不少,输液也成了维持诊所生意的重要“业务”之一。“现在来我这里看病的,大多都是居住在附件的市民,图个方便。”医生说,特别是出现拉肚子这样的症状时,附近的居民都会就近到他的诊所,要求输液。“其实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看病,都是能吃药就不建议输液的,只是有些市民总觉得输液好得快,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医生说,很多年轻人,上班忙没时间吃药,一有问题就来输液,专挑高级的、贵的抗生素。得了病,大家都想快点好;看到别人也输液,自己也要输,否则就吃亏了,但是却忘了它可能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有的老人喜欢在换季时,要求医生开一些活血的药挂挂来预防中风,其实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像现在输液的话,大部分还都是抗菌素,对他(患者)根本是没有效果的。流感的病程就是需要三到五天,你即使输液它也是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好。”

  人民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减少门诊输液比例

  上个月,许多市民陆陆续续在网上看到了县人民医院“3月1日起门诊取消输液”的信息,市民姜女士刚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吃了一惊,点开仔细看,才发现目前依旧保留了部分输液,她松了一口气。“我就担心不输液好得慢。”她说,现在生活节奏快,遇上身体不适,就想快点恢复,否则影响好几天的工作。

  不过姜女士也感觉到,现在到医院输液确实没那么容易了,“医生说吃药就能好的,一般就不给输液了。”

  过去,许多患者认为,不输液就不算治疗,输液病才好得快。因而无论大病小病都习惯选择输液。感冒,输液;拉肚子,输液;咳嗽,输液;牙痛,输液……无论是医院或社区诊所,输液室总是病人络绎不绝的地方。

  那么自从门诊逐渐取消输液以后,情况如何呢?在县人民医院的门诊输液厅里,有几十个病人在打着点滴。“和以前相比,现在的输液病人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了。”县人民医院输液厅护士长谢菊丽说。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医院在具体操作中,不会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儿科、感染科等少部分科室,保留一定比例的输液治疗。而门诊的患者,如果的确需要输液的,满足输液要求的,才可以拿到输液药方,医生会安排他们统一在输液室治疗。病人则需要签字,才可以进行输液。

  在输液前医生会对要求输液的患者宣教劝说,劝导病人回归合理用药、科学用药,来逐渐转变患者观念。医院大楼内的大屏幕上还会播放“新闻1+1”的《输液,为何泛滥成灾》的视频,里面会对输液的局限性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影响患者的观念。“三月以来,来门诊输液的病人少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会逐步减少输液比例。”谢菊丽说。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则介绍,同成人门诊相比,儿科门诊情况又有些特殊,由于孩子本身不容易配合治疗,所以还是会保留输液。

  输液是有创治疗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我国每年输液100多亿瓶,是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吊瓶森林”。国外只有做手术、抢救病危者才会输液,在我们这里却是习以为常。用“大炮打蚊子”的输液治疗方案,确实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深受很多患者的欢迎。

  但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中,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在许多患者看来,输液治疗是使药液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见效快,然而实际上,输液虽然具有起效迅速的优点,但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也非常迅速和严重,尤其是过度输液,对人体影响有害无益。患者选择输液的同时,往往也选择了输液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和风险。

  输液是有创治疗,每一次输液就相当于动了一次手术。

  过度输液还会给人体带来各种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还可能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单纯从医疗角度讲,门诊中70%的输液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徐建平说。

  事实上,在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中,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占比最高,约占75%,这意味着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都是由输液引起的。而在我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排行榜上,位列前十名的绝大多数都是抗生素。

  据介绍,因输液带来的滥用抗生素问题不仅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还会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例如影响肝、肾脏功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同时还会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被杀灭,而不敏感菌则会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会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感染。

  采访中,绝大多数医生都认为,取消门诊输液看起来艰难,但符合现代医学规律。控制、减少直至取消门诊输液,既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也为病人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途径。大家表示,需要改变的是人们的就医观念,坚持“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应该是医生开处方遵循的基本准则。南昌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教授曾表示,限制抗生素应该从门诊用药开始。完全取消门诊输液,开始阶段有困难。首先,选择何种给药方式应对症处理,有些病症比如严重感染等,是必须输液的。这名教授认为,利用整治滥用抗生素的“春风”,来推动取消门诊输液试点,是值得尝试的。这需要勇气和魄力的院长,因为一旦取消普通门诊输液,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如果叫停门诊输液,肯定会有门诊病人“挤”到急诊来输液……受传统看病方式的影响,医患互不信任也会给取消门诊输液带来挑战。立即叫停门诊取消输液确实有困难,但从门诊开始限制输液却是一个方向。

 

标签:
编辑: 胡婧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