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嘉兴农民画画出30年村庄变迁

2015-11-19 09:49:40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陆烨 沈鑫

  不成比例的人鱼屋田,东倒西歪的车船河港,想像自由的红水蓝树,谈到农民画,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这些色彩明快、构图奇特的作品。许多画作是出自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农民之手,更是让人啧啧称奇。

  不久前出炉的全省手绘卡通文化地图中,嘉兴秀洲的农民画赫然在列,成为代表嘉兴的文化地标之一。

  农民画专业的叫法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秀洲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在秀洲农民画30多年历史中,多次代表中国现代民间艺术远赴国外参展。

  近年来,秀洲农民画也尝试进行产业化开发,走进市场,寻求艺术之外的价值。

  画出农村社会变迁史

  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农民画艺术中心,是嘉兴的一座地标式建筑,这里陈列着30多年来,几乎所有秀洲农民画的精品之作。

  这里展出的一幅幅农民画,用看似稚拙,实则精妙的线条,浓缩了30多年来,在农村发生的重大变革。

  秀洲区文化馆美术部部长朱琴华说:“农民画的创作史,也是一部农村的变革史,这些透视不成比例、造型夸张的绘画,其实最忠实地记录下农村发展过程的点滴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秀洲农民画积累创作优秀作品3000余幅,有8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目前仅在秀洲,农民画的创作者就有120多人。

  这其中,缪惠新是这批农民画作者中的领军人物,他在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十大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乡情》也成为农村画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让缪惠新等一批最早的农民画家有了创作冲动,他们都是在农村的“纯农民”,没有受过任何绘画方面的学习。

  他们的画作,着眼于农村生活,色彩大胆、构图奇特,以“农民看世界”的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农民画发展了30年,这种机遇也许只有中国才有,让我们这群除了种地,另有涂抹颜色喜好的特殊农民,有了关于绘画的经历和创作的故事。”缪惠新谈及农民画发展时这样表示。

  政府为草根画家搭舞台

  朱琴华研究农民画创作史多年,她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秀洲农民画创作陷入了低谷。

  “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就是搞经济,文化发展在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朱琴华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嘉兴农民画又开始蓬勃发展了。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重视。2001年,嘉兴举办了中国首届农民画艺术节。一时间,嘉兴成了全国农民画发展的中心,全国所有优秀画家齐聚于此。

  之后,农民画艺术节成为嘉兴的保留活动。政府也将农民画作为当地特色文化加以推介。每年,都会投入许多资金,举办农民画展、农民画比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农民画作者的创作激情。

  秀洲区油车港镇合心村有一个名为“十姐妹”的农民画创作团体,由12名农村妇女组成。丁阿妹60多岁才开始学画,如今已经小有名气。“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人们管我叫‘画家’了。”丁阿妹说。

  朱琴华说,秀洲区政府非常重视草根画家的培养,为此成立专项基金,请专业老师指导草根画家。 秀洲农民画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专业画家的目光。与原来的创作群体不同,现在的农民画作者中,农民的比例越来越少,“现在搞创作的,大部分都是美术老师,职业画家,很少是‘纯农民’了。”

  探路市场构建营销体系

  不过,朱琴华也表示,农民画相对于油画、国画来说,还是小众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品市场上难以卖高价。“大部分农民画为美术收藏机构、酒店等打包购买。”

  政府组织的农民画比赛、画展,成为这些画家获得经济收益的仅有途径之一。“农民画创作者还是靠自己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热爱从事这项工作。”朱琴华表示。

  近年来,秀洲文化部门逐步开始探索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一批描绘有农民画的纸伞、包袋在淘宝网上热卖。

  嘉兴秀洲农民画艺术创意有限公司在去年还加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浙江出口商品(吉隆坡)交易会”,农民画衍生产品在当地很受欢迎。

  由于农民画这种艺术形式富有中国特色,这种原生态绘画在国外很受欢迎。

  不过,此类衍生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业内人士表示,农民画产业化的力度还不够,目前还是重文化推广,轻产业开发的现状。 “秀洲农民画的市场销售,主要以展销会、博览会、政府采购为主,缺少多元的销售渠道。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系统的营销体系,在国内外进行有效的拓展。”这名业内人士表示。

标签:农民 农民画 嘉兴
编辑: 叶嘉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