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专题页面 > 媒体报道 > 第一关注 正文

16名“田园毕加索”共绘农民画墙

发布时间: 2015-04-20 17:24:4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见习记者 吴雨辰
农民画家郑根良在创作《农民画园》 吴雨辰 摄
农民画家吕新良作品《艺术之乡》 吴雨辰 摄
农民画家郑位良创作《桔乡风采》 吴雨辰 摄

  这些天,在浙江衢州柯城区余东村并不宽敞的乡村公路旁,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幅大约长宽2米的墙画,一些未完成的墙画旁,几位正对着墙壁认真作画的艺术家更是格外显眼。据悉,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段全长约一公里的文化围墙上,将由16名本村的农民画家完成71幅墙画,为5月的衢州柯城区首届乡村休闲旅游文化节助力。

  余东农民画协会会长郑利民告诉记者,农民画在余东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村里的不少老画家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创作的。近年来,随着余东农民文化创作协会的成立,余东村的农民画逐渐走出了村子,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2010年,这里的农民画还走出了国门,赴中东阿曼进行过农民画展示。

  “曾经有人看了我们的画把我们叫做‘田园毕加索’。”郑利民笑着对记者说。

  “我们都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年轻时一边干活一边自己在家里画。”村里首批农民画家、今年已经65岁的郑根良告诉记者,他们一群有共同爱好的村民虽然没受过专业训练,但经常互相交流探讨,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创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村村民,村里的劳动场面、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些年美丽乡村的建设等,都成为了他们灵感的来源。

  “我们就是农民,对这种事情本身就很了解的。”画家郑位良这几天正在创作一幅名叫《桔乡风采》的作品,画面上用夸张的手法把桔子的生产、采摘、施肥、除虫等过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除了灵感来源,画家们年轻时的经历也让他们的创作和平常看到的学院派作品有些不同。

  郑利民告诉记者,这些老画家原来有的是油漆工,有的是木工,有的是雕刻工,都是民间的艺人,他们把农村传统的皮影、剪纸、刺绣、根雕等元素结合到画画中,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日积月累的艺术锤炼,这些老艺术家已经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他们的画作不仅在国家、省、市级的农民画比赛中屡次获奖,更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应。

  今年4月8日,村里在衢州市举行了农民画拍卖会,成功拍卖84幅作品,拍卖总额达到9.16万元。

  近年来,村里还将自做的美术工艺品带到了义乌文化产品博览会上进行展销,每年通过画墙画、扎灯、出售工艺品等方式,村里能增加500万左右的收入。

  今年,在浙江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背景下,余东村计划打造“余东美丽画村”,通过建设千米农民画墙、文化产业创意园、农民画展示厅,农耕文化博物馆等设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村里还和20多户村民签订了民宿合同,准备发展农家乐等配套设施。

  “我们现在创作协会已经有300多人了,平时开展艺术活动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我们希望通过农民画把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好,至少不会赌博,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和邻里吵起来,这样村庄就能和谐。”郑利民告诉记者,在颇具艺术气息的余东村已经十几年没有民事案件,2014年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标签: 农民画 创作 画家 衢州 编辑: 胡婧妤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