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专题页面 > 媒体报道 > 热点评述 正文

【浙江日报】活力迸发开新局 开发区改革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15-04-19 19:37:3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徐峻 杨军雄 苏靖 毛广绘

  拥有体制机制先发优势的开发区,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近两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产业园区改革:整合各自为政的开发主体,将衢州市本级原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及综合物流园区等四区合为一区,统一整合成一个大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一个平台、一张蓝图、一套班子、多块牌子”运作;改革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小政府、大市场,又在全省率先实行“大部制、扁平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培育一批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

  “唯有改革才能推动深度转型。”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认为,园区务必深化体制改革,以“向东是大海”的敢为人先精神、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改革创新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攻坚克难精神,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初见成效。今年1月至11月,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3%,高于全省15.8%的平均水平;招商到位资金123.46亿元,同比增加约50%;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9%和7.9%。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省新创建的8家高新园区中位列第一;在全省21个国家级开发区考评中,园区从原先的倒数第二跃居前茅,成为省政府表彰的5个年度先进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四区并一区人人“店小二”

  作为园区改革的亲历者,徐建勇近两年职务三变:从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处处长到园区高新片区办公室主任,现在是园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同时兼任园区东港片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徐建勇职务的变化是近两年来衢州对园区深度改革的结果。随着四区合一,30个部门精简到16个。今年以来,园区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公司化”要求,开展机构人事深度改革。工作机构再度整合为8个大部门。每位工作人员重新竞争上岗。市管干部竞争性认领岗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最终又下沉分流49人,其中分流精减9名中层以上干部、27名一般干部,7名中层以上干部降职降档使用,6名一般干部待岗培训。三分之二人员走向经济发展一线,加入衢州绿色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承担起园区内平台开发、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经济发展职能。

  回顾改革初衷,衢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杜世源深有感触:多头主体开发使有限的要素资源、行政资源被稀释,难以承载大项目,还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打破体制藩篱,将四区整合为一个开发主体,就是为了实现园区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机关瘦身,效率提高,机关干部的干劲进一步激发。同时,实行“一加一减”的“小政府、大服务”的专业化运行,干部重心下移,服务企业更加精准,形成了一套精准对接企业服务体系和一支颇有口碑的“店小二”队伍。前不久,徐建勇担任了园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一职,同时兼任园区东港片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直接到一线服务企业,“我们园区人人都是‘店小二’。”徐建勇说。

  不久前,浙江巨泰药业有限公司新厂区投产,但是厂门口一条铺设了蒸汽管道的道路还没有绿化。企业试着给一位联系企业的干部打了电话。结果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绿化。“早上刚打好电话,下午就有施工人员来了。”巨泰公司总经理胡红华大为感叹,“想不到园区办事这样有效率。”

  精准建平台引来金凤凰

  深度转型要有大动作。以改革推进转型的衢州产业园区,不再盲目引进项目。

  “捡进篮子就是菜不符合转型升级的要求,招商必须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衢州市委常委、绿色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傅根友说。

  说起招商,园区产业研究与招商中心常务副主任吴胜良已是专家:“重要的是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然后再出击。要结合原有的产业基础,统筹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特色,引导推进园区内主导产业向绿色、高端方向提升发展。”

  不久前,总投资5.2亿元的衢州豪邦化工有限公司一期项目试生产,该项目以巨化丰富的化工废料氯化氢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建成后有望实现年销售额7亿元。该项目投产,为园区最具集群优势的氟硅钴新材料产业补上了重要一环。

  吴胜良介绍,通过这种产业链招商,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氟硅钴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智能装备、绿色食品与生物健康等六大产业,其中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年产值达300亿元的大产业集群,是国内唯一的氟硅钴联动生产基地,近年年均产值增幅超40%。

  精准对应这六大产业,腾出要素资源,园区招商更为聚焦。亩均效益、环保要求、产业导向……近年来,园区拒绝了110多个不合格项目,涉及协议总投资33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淘汰了9个项目,涉及总投资超过20亿元。

  与此同时,园区主动出击,大手笔引入高端项目。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落户衢州即为一例。凭借为高科技项目的高效服务,园区受到这个“中国硅谷”的青睐。去年底,双方签约了22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196.7亿元,涉及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智能装备、绿色食品和生物健康、电子信息、特种纸等绿色、高端产业。目前,东华软件、东方京安智能消防、金格兰石英玻璃等8个中关村签约项目已在园区落户动工,总投资达54.3亿元。

  招商新战略令该园区产业实现再造。目前,国家级高新区成功创建、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成功挂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获得批复……吸引“金凤凰”栖身的大平台已现雏形。美国惠普、韩国三星、韩国LG、韩国晓星、法国杜亚、光明集团、中兴通讯、海信集团、台湾统一集团等一批著名企业正在招商对接洽谈中。

  整合小资源开拓大空间

  大项目落地,需要大空间。衢州产业园区化零为整,为“高大上”项目开辟出新空间。

  地处内陆的衢州产业园区同样遭遇缺地的烦恼。“园区35平方公里的重点核心区,多低丘缓坡,其中还遍布厂中村、园中村。”园区社会发展部常务副部长徐俊说,“大项目、大企业原本难以立足。”

  围绕低丘缓坡做文章。园区改革土地开发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并争取全国首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加强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联系,争取项目贷款,拓宽投融资渠道。

  园区把土地开发与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边安置好村民,边推进低丘缓坡改造。原本四处分散的厂中村、园中村顺利实现搬迁……“园区通过不到一年时间,征迁了3.21万亩土地,目前已经平整土地近2.3万亩。”徐俊告诉记者。

  成片的土地资源和齐备的配套设施,为好项目留足了发展空间。规划占地800亩至1000亩、投资17亿元的绿色食品项目,已投入资金32.84亿元的华友钴材料,总投资50亿元的某跨国公司高档化纤项目等大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超过73.43亿元的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20个项目得以在今年5月22日集中开工。

  与此同时,园区还向落后产能要土地。38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被集中整治……在去年腾出低效土地550亩基础上,今年又腾出低效土地890亩,同时引进浙江汉盛化学等8个新兴产业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工业总产值50亿元。

  有了大空间,就能描绘好蓝图。园区科学规划整理出来的土地用途,并按照项目要求,项目建到哪,配套就到哪。为留住高端人才,还建设高品位住宅、超市、公园等生活设施,引来碧桂园等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双轮驱动”产城融合。

标签: 园区 产业 项目 编辑: 胡婧妤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