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

2015-01-22 16:53:53 来源: 杭州住保房管网 作者:

  拱宸桥的历史沿革

  一.历史沿革

  拱宸桥位于杭州拱墅区桥弄街,东西向横跨大运河上。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里人呈请兴复,布政使段志熙倡率捐筑,云林寺僧慧辂等相助,着手重修,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竣工;雍正五年(1721年)又重修。拱宸桥朴实稳固,气势雄伟,是古大运河到杭终点的标志,也是古代大运河到杭的交通要冲。

  清同治年间,当时的拱宸桥是繁盛的水陆码头,先后建有一批可演戏的茶园。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京剧班社顺京杭运河南下,拱宸桥是进入杭州演出的第一站。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丹桂茶园演出的一班天津演员首先来杭州,搭富春昆班在戏院演出《金水桥》等剧,演员有王桂芳、冯之喜、边宝笙等。

  光绪年间,一批才艺出众的京剧演员谭鑫培、王鸿寿、周信芳、盖叫天等相继在拱宸桥一带登台,然后进入杭州市区演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7岁的周信芳,以“七龄童”艺名在杭州天仙戏馆唱红。同年,14岁的张英杰搭杭州天仙戏馆的戏班演出,一人饰老生、武生、老旦、花旦4个行档,崭露头角而取名盖叫天。三十年(1904年),谭鑫培来杭州荣华戏馆献艺。三十四年(1908年)在拱宸桥一带景仙、天仙等茶园戏院上演的京剧有:《文昭关》、《取东川》、《大保国》等近20出戏。

  19世纪末,有识之士积极筹备机器纺织业。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杭州富绅丁丙、王震元和南浔富商庞元济等在杭州拱宸桥筹建通益公纱厂,二十三年投产,有纱绽15040枚,年产纱5000件。民国3年(1914年),高懿丞租赁通益公纱厂,改名为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并于6年增设电动布机110台,这是杭州最早使用电动布机的厂家。1895年湖州庞元济和杭州丁丙集资三十万元在拱宸桥如意里合建世经缫丝厂,成为杭州城第一家近代缫丝厂,于三年后的1898年倒闭。

  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当时日方要在杭州等城市开辟通商口岸,最终中国方面决定把拱宸桥一带划作日本租界,地域面积“径直三里,横约二里”。1896年10月1日,中国政府设立的杭州海关在拱宸桥正式开关,从此拱宸桥翻开了耻辱的历史。开埠之后,日本的商人、侨民定居于此。但是不久,腰佩刀剑披头散发的日本浪人涌进拱宸桥,他们和当地的青洪帮打成一片,与原来就盘踞在此的流氓、帮会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三五年之后,拱宸桥地区开始畸形地发展起来,日本人在这里设置了邮政所,兴办汽轮会社,在街头放映当时杭州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一个商业中心在这时被初具规模地建立起来了,日本租界实行“五馆”政策,即兴办烟馆、戏馆、妓馆、赌馆和菜馆。至本世纪30年代的时候,拱宸桥地区日、英、法等各国侵略者云集,这一地区出现畸形发展,成为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回日租界。新中国建立后,拱宸桥地区成为杭州市的主要工业、仓储区,大批的工厂厂房和配套设施相继兴建,这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标签:历史 杭州 日本 中国 演出
编辑: 王喜文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