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湖边村近代典型民居保护区

2015-01-22 16:50:58 来源: 杭州住保房管网 作者:

  一、历史演变

  湖边邨位于清代杭州城驻防营内的正红旗坊。

  “民国之初,首先拆卸旗下营”,“所有营房,大部拆毁,建筑马路,改造民商店,名之曰新市场。”随后杭州城墙和城门先后拆除。新市场即商业新区,也就是现在湖滨地区的雏形,从《浙江省会旧满营未标卖地图》可以看出,湖滨地区的开发模式是“政府拍卖土地——房地产商开发”,此时湖滨地区的道路网已基本形成,湖边邨历史街区内靠长生路与东坡路的湖边邨等地块先期开发,学士路沿线地块为后期开发。

  湖边邨、星远里、鸿源坊、大庆里、天德坊等街坊相继形成,基本的格局已形成。湖边邨街区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最西式的百多幢标准“弄堂房”。一式一样的两层楼,楼顶有平台、二楼有木栏杆的阳台,楼角有亭子间,楼下后门连厨房,面向长生路。穿过马路就是西湖。湖边邨街区住过各式人等,有当时的中产阶级、国民党官僚的外室乃至歌舞厅舞女。

  二、街巷的由来学士路:东起岳王路通石贯子巷,西至湖滨路北段。以江学士桥得名。明工部侍郎江晓居此,称江学士。相传其宅为宋韩蕲王旧第。民国时建路。

   长生路:东起浣沙路(旧称)北段,西至湖滨路中段。以长生桥得名,宋名长生老人桥。清时地在旗营内北部。民国自仓桥至长生路一带筑路,名长生路。 1966年更名为向阳路, 1981年复名长生路。

   白傅路:纪念唐杭州刺史白居易而名。白守杭时,疏浚西湖,兴修水利,政绩卓著,官至王太子少傅,故称白傅。

   东坡路:南起仁和路西段,北至武林路。长795米,宽19米,以纪念北宋杭州刺史苏东坡得名,苏轼守杭亦疏浚西湖,筑苏堤,政绩斐然。清名长塘头、元宝街,北段为西浣沙溪两岸通道。位于旗营西北部,民国初建路,南段称东坡路,北段称北浣沙路,小车桥路。 1966年南段更名为新艺路。 1973年西浣沙溪填平筑路, 1981年北浣沙路和小车桥路纵向路段并入,统称东坡路。 2002年为配合湖滨步行街的实施,东坡路拓宽至19米。

   蕲王路:南起学士路,北至长生路西段,长163米,宽8米。民国初建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蕲王韩世忠,故名。

   湖边邨:北起长生路,南塞。长60米,宽2米。清旗营西北部,民国时建房,因近西湖边故名。

   星远里:南起学士路西段,北至星远里二弄(今星远里直弄)。长40米,宽2.5米。位于旗营西北部正红旗坊。民国时建房称星远里。有小弄四条,东西向三,南北向一。南北者名直弄,东西者自南至北分别为一弄、二弄、三弄。

   天德坊:西起蕲王路,东塞。长20米,宽1.5米。清为旗营西北部正红旗坊,民国后建房,称天德坊。

   大庆里:东起东坡路中段,西至蕲王路。长45米,宽2 — 3 米。旧为显忠庙,晋天福间吴越王建。民国初建房,名大庆里。有两条东西向平行的小弄,由南到北分别为一弄、二弄。

   劝业里:东起东坡中路,西至蕲王路,南连学士路西段。呈“ T ”字形。长137米,宽3米。旧为旗营北部正红旗坊。相传民国时有童姓于此办劝业公司,未成,乃改做劝业旅馆。里以此得名。

  三、河道的变迁

   浣沙河:宋名清湖河、西河,清名浣沙河、营河。其上游又名三桥址河、涌金池水、运司河、涌金水门水、小西河。其干流南起宣化桥,北至洗马桥,全长3.75公里。其上游的运司河(劳动路段)、涌金池水(涌金路段)、三桥址河(定安路、惠民路段);下游的东浣沙河(浣沙河北段折东至众安桥庆春路段),分别于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先后填塞筑路;涌金水门水(开元路西段)、浣沙河(浣沙路段),于1973年填塞,即筑为三层,低层为排水暗渠,中层为防空洞,上层为浣沙路;自八字桥投西折北之西浣沙河,则改筑为排水暗渠和防空洞。紧靠湖边邨的这段河流为浣沙河下游段。

标签:湖边 民国 长生 东坡 生路
编辑: 王喜文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