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地方频道 > 潇洒桐庐

桐庐莪山:奏响最美共富曲 畲乡风情入画来

2022-05-17 15:26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应致远 施皓

  浙江在线5月17日讯(通讯员 应致远 施皓)四月,桐庐莪山畲族乡喜报连连:先有国内首个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团体标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顺利通过审核;后有莪山民族村、莪山民族乡村共富联合体名列杭州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全市第一批共富村、共富联合体名单上。

图片3.png

  近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莪山畲族乡,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厚植“中国畲族第一乡”内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畲乡风情奏响最美共富曲。

  (一)

  春日的莪山,入目皆是景。

  车子驶过团结门,一排排整齐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房映入眼帘,路边点缀的景观小品透露出浓郁的少数民族元素,仿佛在大声地说:“欢迎你来到中国畲族第一乡。”作为杭州市范围内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莪山畲族乡有着鲜明的民族印记和全域美丽的乡村环境。

图片4.png

  本次入选的莪山民族乡村共富联合体由莪山村、新丰村、龙峰村三个少数民族村组成。行政区域面积共17.2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412户,人口总数4284人,畲族人口占比超过32%,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5030”目标,最高达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8万元,领跑全国畲乡。

  莪山民族乡村共富联合体坚持整体谋划、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村一品”,深化统一运营推广,逐步形成万亩高节竹、十万斤红曲酒、千万元好民宿的特色产业,打响“风情莪山”“美宿新丰”“酒香龙峰”特色乡域品牌。

  与此同时,创新探索“借势推动,借力发展”模式,通过存量盘活、宅基地腾空、飞地入园等多种途径,整合现有闲置空间,提高土地亩均效益,将税源、产业、空间、生态发展等要素进一步提升。成功探索出一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股份、资金变资本的转换通道。

  (二)

  随着天气回暖,在海拔700米高地,高节竹笋正在生长。这里的高节竹笋不仅个长、色白,而且味道还特别鲜嫩。

  新丰民族村有林地面积10389亩,森林覆盖率达90.1%。该村山多地少,平均海拔360米,最高峰海拔901米,是莪山畲族乡最偏远的民族村,也是全市畲族人口集聚度较高的民族村之一。畲民都自称“山哈”,他们说,这里以前山石林立只有毛竹。而现在他们期盼的是年年“高节竹笋节节高”。

  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打造的万亩高节竹产业基地是新丰民族村培育的新型农业增长点,目前新丰有数千亩毛竹与高节竹基地。

  “竹林是新丰民族村的主要农副产品,通过竹业小镇的项目技术提升,我们对村里52亩竹林实施高节竹覆土控鞭白笋培育技术改造,让这些竹林比常规培育高节竹林增加了双倍利润。”新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雷国良介绍道。

  近年来,莪山以创建省级林业特色基地和杭州市生态示范乡镇为载体,大力发展高节竹、茭白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符合莪山实际的生态发展路子,形成了高节竹、畲乡本鸡、茭白、高山茶叶等农产品的一大批生产基地。这些“绿色、鲜活”具有畲乡特色的生态农产品逐渐成为莪山畲族乡的主导产业。

  而在新丰民族村,提起产业就绕不开“宿美新丰”这张金名片。

  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聚集了“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号、独幽处等多家高端民宿以及全球最美书店“云夕·先锋书店”。新丰民族村通过抢抓政策机遇,深化空心村二次创业,依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成功探索出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股份的发展之路。

图片5.png

  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掀起了该村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潮。

  目前,全村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民宿8家,约140张床位,实现了农户家门口就业。同时每个房间收取每年1000元的卫生管理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余万元。为促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村集体投资约500万元,建设700平方米的村旅游集散接待中心,为旅游接待服务、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畲族民风民俗展示提供场地,进一步打响了“宿美新丰”品牌,实现产业提升。

  如今的畲乡,原本不起眼的黄泥房变身为高端民宿,空心村转型为特色景区,每年民宿直接收益达2000余万元。

  (三)

  而在距离新丰民族村10分钟车程的龙峰民族村,一碗畲乡红曲酒成为了龙峰村村民致富的好“帮手”。

  红曲酒是畲民传统饮品,具有补肺健脾、舒筋活血等功效,其制作工艺已有500多年历史。近年来,龙峰民族村提出打造“酒香龙峰”品牌,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不仅举办了四届“开酒节”,还建设了红曲酒展示馆,在提升红曲酒知名度的同时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红曲酒我们家家户户都会酿。以前是自己喝、送亲戚朋友,现在主要是往外卖,而且都是客人上门来买,都不用打广告。”村民雷敏炎说,“每年我大概要做3000多斤酒,光在家门口卖酒就能多2、3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龙峰民族村以建设“酒香龙峰”为目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多元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借助推广酿酒文化,龙峰以畲族文化振兴为主线,先后开办红曲酒展示馆、举办“红曲酒”开酒节、“畲族婚嫁体验游”等一系列颇具畲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启乡村文化振兴新征程。

  “红曲酒是我们畲乡的宝贵技艺和文化财富,我们要让这个产业辐射更多地区,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看到、了解和喜欢上红曲酒,这也是我们要共同努力的方向。”龙峰民族村的红曲酒酿造师章关水说道。

图片6.png

  如今,游客到村里,村民们会先热情地拿出一条条畲族彩带挂在宾客脖子上以示欢迎。这一畲族传统手工艺品被视作至今“活”着的畲族“文物”,可作为装饰物美化衣着,或用作腰带、背带等,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如今也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丰富的产品,在以品牌促共富的道路上,莪山畲族乡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借助5G网络全覆盖优势,开设线上直营店,搭建畲味直播间,对农产品进行统一运营推广,打响“畲味莪山”乡域特色品牌。当地?“黄金粽”“红曲酒”“畲族彩带”等农特产品通过云直播、云展示、云贸易等方式走向消费者,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精准对接,有效带动农产品增产增效,帮助百姓增收。

  (四)

  在莪山畲族乡,这样的文化富民载体还有很多,这也是莪山持续守好文化根脉的结果。

  “一到村里就感觉耳目一新,道路、农房、民宿等充满畲族元素,很有创意,就像乡村艺术馆。”五一期间,游客陈明来到了莪山民族村,没一会就在微信朋友圈晒起了图,他写道:打卡莪山畲族馆,一项项别具特色的畲乡元素,让人啧啧称奇。

  在莪山民族村,得益于该村与畲族文化特色结合,出现了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该村立足实际打造文旅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山哈风情’是我们村的艺术之魂,必须下大力气保护、挖掘和传承。”莪山民族村村党委书记姚樟水的话,道出了村里人的共同心声。而莪山畲族馆通过全面展示畲族渊源、民俗风情、发展变迁等内容的新载体,为激活流淌在村民骨子里的艺术基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新动力。

  “文化促共富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们西金坞自然村,两年多时间里,西金坞从以前最穷的山坳坳,变成了现在富裕的‘金窝窝’,被人叫做‘特色网红村’。”姚樟水介绍道,西金坞将16幢房屋集体收回后统一出租给民宿公司运营,每年保底分红30万元。

  2021年,莪山民族村共吸引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图片7.png

  “除了‘一个馆,我们还有‘一台戏和一条街’。”姚樟水解释,如依托西金坞自然风光,建设山水舞台,市场化运作一台富含畲族迁徙、生活、生产、民俗等内容的畲乡戏;大力打造集镇非遗街区,引入葫芦刻画、彩带制作、畲医畲药、民族服饰等特色民俗,周末开设体验课。

  如今,借力高端民宿云夕·小熊堡等网红打卡点,该村探索出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资本的转换通道,通过创业孵化、人气提升,让更多畲乡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创业、乡间里就业。

  今天的莪山,环境美、风景美、乡风美。对于未来,莪山畲族乡党委书记蓝智伟满怀信心:“我们一定要把建设‘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作为价值追求,持续努力、继续拼搏、接续奋斗。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把美丽乡村、美丽生态、美丽文化融合转向美丽经济。”

编辑:韦文静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四月,桐庐莪山畲族乡喜报连连:先有国内首个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团体标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顺利通过审核;后有莪山民族村、莪山民族乡村共富联合体名列杭州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全市第一批共富村、共富联合体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