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地方频道 > 潇洒桐庐

纪念叶浅予诞辰115周年|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解读

2022-03-25 19:18 来源: 

  为纪念叶浅予先生诞辰115周年,弘扬先生“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叶浅予艺术馆特推出桐庐本土学者、作家董利荣先生解读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的系列文章,表达对叶浅予先生的深深敬意与缅怀。

  叶浅予(1907.3.31—1995.5.8)

  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清明前后茶山闹》

  清明前后茶山闹(叶浅予 画)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绝》第六首告诉我们,桐庐历来盛产茶叶,茶山遍布全县各地。

  桐庐产茶,蜚声久远。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载,“睦州茶生桐庐县山谷”。明朝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记载:“分水县天尊岩,产茶最芬辣,宋时以充贡”(分水县1958年并入桐庐,现为分水镇)。千百年来,茶叶一直是县内主要经济作物。“茶之产地,素以丘陵山区为主。解放后,已遍及全县36个乡镇。1985年,年产千担以上的有分水、百江、钟山、歌舞、严陵、罗山、至南、百岁、保安、毕浦、东辉、高翔、九岭、三合诸乡(镇),共产茶2.5万担,占全县总产的69.2%。其中分水产茶4530担,占全县总产的1/8,居各乡之冠。”(《桐庐县志》,36个乡镇现已撤并为14个乡镇街道,其中除分水、百江、钟山保留为乡镇名称,其他均已被撤并,大多已成为村名,也有地名已废弃不用。)

  正因为桐庐盛产茶叶,叶老每年春季回家乡时,去茶山采风成了他的必修课。百幅画谱中,与茶叶题材有关的作品共4幅。

  清明节气前后,是采茶的黄金时间,明前茶价格更高。作品反映的正是村姑们清明时节在茶山上采摘茶叶的热闹场面。

  《新茶上市沿街卖》

  新茶上市沿街卖(叶浅予 画)

  雨水摘,

  清明采,

  新茶上市沿街卖。

  这是一幅新茶交易图。“雨水”“清明”是24节气,此前采摘的茶叶堪称新茶。一排茶叶小摊,摊主前是竹篮竹筐大袋等,盛满新茶。摊主有的在与顾客交流,有的在静心等待,有的在用杆秤秤茶叶,显然已谈妥了一笔交易。

  从画面看,那时的茶叶市场显得简陋,后来政府逐步规范,建成统一的茶叶交易市场。其实,早在唐代,桐庐就已成为茶叶交易集散地。唐睦州分水人施肩吾在《过桐庐场郑判官》一诗中形象生动地记录了桐庐茶叶交易市场的热闹景象。世事变迁,千余年后,叶老用画笔描绘的是当年商品市场开放之初沿街叫卖茶叶的场景。

  《品茶专家》

  品茶专家(叶浅予 画)

  此图为新茶上市时节收购茶叶的场景。那时茶农在家中炒制好新茶,挑往供销社茶叶收购站售卖。收购站会聘请几位品茶专家品鉴出各自的茶品,按质论价。画面中4位老专家在认真品茶,一旁抽烟的中年人估计是收购站负责人。而后方挑担排队等候着的,都是前来卖茶叶的茶农。

  关于茶叶收购经营,《桐庐县志》对1985年前的状况有详尽的介绍:旧时,桐、分两县皆有“民赖茶漆为生”“蒸茶割漆以要商贾贸易之利”记载。清末民初,商人贩运茶叶销往杭、绍、苏、沪各地,间有运鲁南、辽东销售。1936年,两县产茶1.58万担。抗日初期,由中国茶业公司统制购销。

  解放后,重视茶叶经营,发放贷款,供应肥料,1951年,在县城设站收茶,1956年两县各设6个收茶站,收茶1.31万担。1958~1961年,贯彻“大购大销”,促使茶农强采秋冬茶,1959年收购茶叶1.94万担,其中秋茶1.15万担,茶树遭严重摧残。1962年收购量跌至6200担。是年起,国家采取发放预购定金,实行奖售政策(按收购金额每百元奖售大米20市斤、标氮125市斤;1963年调整为每百元收购额,奖售标氮100市斤、大米50市斤、棉布28市尺、卷烟22小包,每担干茶另照顾煤油2市斤)。此后,奖售货物品种、数量有所变动。1971年收购量恢复到1957年水平。1982年,全县收茶3.98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茶叶实行多渠道经营。奖售政策停止执行。县供销社对新茶园每亩发放30~50元生产扶助金。1985年,供销社收购3.07万担。

  如今桐庐县内的茶叶经营销售就更灵活更多样了。

  《采茶女》

  采茶女(叶浅予 画)

  画面描绘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坡上,一群采茶女的形象。

  关于此图,叶老在《故乡近事》中专门写有《采茶姑娘》一文,其中写道:此时忽又发现那农舍背后走出一群姑娘,花色衫裤,手挽腰篮,正在注视我们这群陌生人。老农说,她们是岭那边过来采茶叶的,正回家呢。我们告别老人,登车驰上岭口,等候她们从小路走来,准备捕捉第二批形象。

  采茶姑娘笑看叶浅予现场速写作品 (王天瑞摄)

  未动笔,先对话。

  我问:“你们过岭来几天了?”

  她们答:“四天了,我们来梓州走亲戚,帮摘茶叶,摘完头茶回家去。”

  我问:“摘茶有工资吗?”

  她们答:“二元五角一天,四天每人得了十元。”

  问:“这钱干吗?给家里吗?”         

  答:“买花布做新衣裤呗。”

  她们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答:“拍照画画,看山看水。”

  她们问:“拍了照能给我们吗?”

  我答:“请你们写下地址,一定寄去。”

  对话结束,姑娘们走上山路,将要转过去的时候,向我们挥手告别。此时我脑子里已经出现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这群快乐活泼的姑娘,不是《富春人物画谱》最好的题材吗?

  为了记录这一场巧遇,梦中写成一首题曰《采茶姑》的歌:

马岭峰峦飞云雾,云间飘浮花衫裤;
飘向梓州茶山坞,姑妈迎来采茶姑;
头茶采毕登山路,返回浦江石宅铺;
一路欢笑一路歌,歌声飘失在云雾。

  叶老专有一幅书法,记录此诗。

  采茶姑(叶浅予 书)

编辑:袁森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为纪念叶浅予先生诞辰115周年,弘扬先生“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叶浅予艺术馆特推出桐庐本土学者、作家董利荣先生解读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的系列文章,表达对叶浅予先生的深深敬意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