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4位老人办了个“家庭水站” 16年坚持免费送开水20万瓶
2019-06-13 15:58:42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贾傲 郑云南

  16年,5800多天,送出20多万个热水瓶的水。昨天,记者在浦江县浦阳街道南江二区看到,有一处格外暖心的“家庭水站”,4位古稀老人在家门口轮流接力,每天烧水5小时以上,只为及时给街坊邻居、环卫工人及外来务工者免费提供不限量的开水。

  全身心投入烧水

  日装40多个热水瓶

  “我们轮流烧水,16年来从未间断。”76岁的老人顾光兴告诉记者,萌生要给街坊邻居烧水的想法,是从他60岁退休开始的。老人平时爱喝茶,常用烧水炉烧水。想到自己烧起来用不掉可惜,而别人烧又比较麻烦,于是决定弄一个家庭版的“爱心水站”,免费给邻里提供开水。

  然而烧开水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按社区供应,需求量非常大,于是顾光兴便和邻居合作,两户人家轮流烧水。他和老婆于兰生是退休工人,而邻居陈明庆与毛桂花为本地农民。

  记者看到,老人们平时用来烧水的区域,是一块两家门口相连的空地,两家各有一台不锈钢直燃烧水炉,从炉身的灰黑,不难看出烧水炉常年大马力运转。而户外一桌台上,则放满了各色的热水瓶,粗粗一数,有12瓶。

  “住户们提前把空瓶放这,我们烧好水给他们装上,基本上一天要装40多个热水瓶。夏天和冬天,需求量还要大。”顾光兴告诉记者,直燃烧水炉平均20多分钟能烧一壶水,一壶水能装3个热水瓶,这意味着,老人们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需要接连不断烧5个小时以上的开水,其间还要不断倒水、装水、添柴、照看炉子。

  而老人们为烧水所花的精力远不止这些。除去时间成本外,直燃烧水炉想要运转需要燃料,如柴火等。“吃完饭后我们就会上山砍柴或者去路边捡家具废料,一个烧水炉一天要烧掉5袋燃料,重量五六十斤。”于兰生说,为了烧水的炭火,她现在习惯一有空就出门,平均每日要走30多里路。

  “家庭水站”暖人心

  邻里互助成风尚

  16年来,4位古稀老人的“家庭水站”在社区内家喻户晓。不但环卫工人爱在此歇脚,外来务工者也常来这里提水。

  来自江西的小徐告诉记者,他来浦江10年,也在老人这打了10年开水,这个“家庭水站”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种家的温暖。“我帮别人做泥水工,房主大多会递矿泉水,虽然感到客气,却不觉暖心。但爷爷奶奶他们真的很热情,前些天我们闲聊说起野生地衣很补,结果光兴爷爷就专程去山上找,第二天炖了一大锅地衣汤分给我们喝。”

  从小徐口中,记者了解到,老人们不但为大家提供“爱心开水”,还经常给住户们送水上门。原来小区里用水最多的是一群年轻上班族和外来暂住者,上班族工作繁忙、朝九晚五的,早上来不及取,就可能要拖到晚上下班后,以致开水变凉,而暂住户们则是对路况不熟,容易迷路。遇到这种情况,老人们往往会留一人看炉,另一人直接送水上门。

  别看老人们年龄为一个78岁,两个76岁,一个73岁,全是古稀之龄,但拎起热水瓶来毫不含糊,最多时能拎四瓶,健步如飞。 “我儿子在外面打工,所以我很理解年轻人忙生计有多不容易。我们年纪大,好事多做做,是应该的。”毛桂花老人说。

  邻里互助暖人心,老人们的热心一直被邻居们记在心里。去年,于兰生上山砍柴时不慎摔倒,躺在家中休养。得知此消息,附近住户包括一些暂住者都纷纷赶来看她,一时之间,探望者多达40人,他们中好些人给老人包了红包,少则500元,最多一人则包了3000元,这些全被顾光兴一笔一笔记在了账本上。

  陈明庆与毛桂花都是农民,家庭条件一般,陈明庆直到70岁之前都在拉货,70岁之后也一直在田里忙活,毛桂花则在烧水之余,在家中串珠子补贴家用。得知老人们困难的家庭情况,社区内一外国语学校专门聘请毛桂花去学校烧饭。

  面对社区、街道里大家的互帮互助,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将这个“家庭水站”一直办下去,直到80岁、90岁……

标签:热水瓶;记者;家庭水站;开水;老人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浦江4位老人办了个“家庭水站” 16年坚持免费送开水20万瓶
2019-06-13 15:58:42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贾傲 郑云南

  16年,5800多天,送出20多万个热水瓶的水。昨天,记者在浦江县浦阳街道南江二区看到,有一处格外暖心的“家庭水站”,4位古稀老人在家门口轮流接力,每天烧水5小时以上,只为及时给街坊邻居、环卫工人及外来务工者免费提供不限量的开水。

  全身心投入烧水

  日装40多个热水瓶

  “我们轮流烧水,16年来从未间断。”76岁的老人顾光兴告诉记者,萌生要给街坊邻居烧水的想法,是从他60岁退休开始的。老人平时爱喝茶,常用烧水炉烧水。想到自己烧起来用不掉可惜,而别人烧又比较麻烦,于是决定弄一个家庭版的“爱心水站”,免费给邻里提供开水。

  然而烧开水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按社区供应,需求量非常大,于是顾光兴便和邻居合作,两户人家轮流烧水。他和老婆于兰生是退休工人,而邻居陈明庆与毛桂花为本地农民。

  记者看到,老人们平时用来烧水的区域,是一块两家门口相连的空地,两家各有一台不锈钢直燃烧水炉,从炉身的灰黑,不难看出烧水炉常年大马力运转。而户外一桌台上,则放满了各色的热水瓶,粗粗一数,有12瓶。

  “住户们提前把空瓶放这,我们烧好水给他们装上,基本上一天要装40多个热水瓶。夏天和冬天,需求量还要大。”顾光兴告诉记者,直燃烧水炉平均20多分钟能烧一壶水,一壶水能装3个热水瓶,这意味着,老人们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需要接连不断烧5个小时以上的开水,其间还要不断倒水、装水、添柴、照看炉子。

  而老人们为烧水所花的精力远不止这些。除去时间成本外,直燃烧水炉想要运转需要燃料,如柴火等。“吃完饭后我们就会上山砍柴或者去路边捡家具废料,一个烧水炉一天要烧掉5袋燃料,重量五六十斤。”于兰生说,为了烧水的炭火,她现在习惯一有空就出门,平均每日要走30多里路。

  “家庭水站”暖人心

  邻里互助成风尚

  16年来,4位古稀老人的“家庭水站”在社区内家喻户晓。不但环卫工人爱在此歇脚,外来务工者也常来这里提水。

  来自江西的小徐告诉记者,他来浦江10年,也在老人这打了10年开水,这个“家庭水站”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种家的温暖。“我帮别人做泥水工,房主大多会递矿泉水,虽然感到客气,却不觉暖心。但爷爷奶奶他们真的很热情,前些天我们闲聊说起野生地衣很补,结果光兴爷爷就专程去山上找,第二天炖了一大锅地衣汤分给我们喝。”

  从小徐口中,记者了解到,老人们不但为大家提供“爱心开水”,还经常给住户们送水上门。原来小区里用水最多的是一群年轻上班族和外来暂住者,上班族工作繁忙、朝九晚五的,早上来不及取,就可能要拖到晚上下班后,以致开水变凉,而暂住户们则是对路况不熟,容易迷路。遇到这种情况,老人们往往会留一人看炉,另一人直接送水上门。

  别看老人们年龄为一个78岁,两个76岁,一个73岁,全是古稀之龄,但拎起热水瓶来毫不含糊,最多时能拎四瓶,健步如飞。 “我儿子在外面打工,所以我很理解年轻人忙生计有多不容易。我们年纪大,好事多做做,是应该的。”毛桂花老人说。

  邻里互助暖人心,老人们的热心一直被邻居们记在心里。去年,于兰生上山砍柴时不慎摔倒,躺在家中休养。得知此消息,附近住户包括一些暂住者都纷纷赶来看她,一时之间,探望者多达40人,他们中好些人给老人包了红包,少则500元,最多一人则包了3000元,这些全被顾光兴一笔一笔记在了账本上。

  陈明庆与毛桂花都是农民,家庭条件一般,陈明庆直到70岁之前都在拉货,70岁之后也一直在田里忙活,毛桂花则在烧水之余,在家中串珠子补贴家用。得知老人们困难的家庭情况,社区内一外国语学校专门聘请毛桂花去学校烧饭。

  面对社区、街道里大家的互帮互助,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将这个“家庭水站”一直办下去,直到80岁、90岁……

标签: 热水瓶;记者;家庭水站;开水;老人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