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拾荒老人送来1万善款 他行善10余年记不清帮了多少人
2018-12-04 07:50:42 来源: 现代金报 通讯员 张楠 朱燕君 徐浩跃 金报记者 朱琳

  一名88岁老人骑着老式三轮车出现在海曙区古林镇礼嘉桥警务室。“我是来捐款的,我左腿不好,坐不动车,只能请你们帮帮我。”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一沓百元钞票。

  11月27日中午,当古林派出所的民警宋贤虎接待完老人后,不禁眼泛泪花。昨天,记者采访了老人的感人事迹。

  老人来到警务室

  想匿名捐款1万元

  “当天上午10点半,我接到消息,说是有位88岁高龄的老人在警务室,他想捐款,接着我就赶过去了。”宋警官回忆,见到老人后,他先了解老人的身份信息,老人非常低调,只说叫自己“爱心老人”就行。经过一番沟通,宋警官大致理清了情况。

  老人姓姜,住在藕池村的绿荷苑小区,此前曾在村里的小学做过代课老师,前些年他身体还利索,都是坐着公交车去慈善机构捐款,但现在腿脚不好了,今年更是连公交车都坐不了,只好骑着一辆老式三轮车来到附近的警务室寻求帮助。

  宋警官接过老人手写的两张捐款意向书和1万元善款后,当天下午1点半,宋警官和同事一起,前往海曙区慈善总会捐款,署名“爱心老人”。

  下午近3点,宋警官来到老人家中,将1万元的收据和捐赠证书交给他:“大爷,钱已经捐了,这是慈善总会让我转交给您的,他们谢谢您!”当时在家的还有老人的一个女儿,从跟女儿的交谈中,宋警官得知,他一共有5个女儿,她们日常有空都会过来照顾老人。

  靠节俭和拾荒

  老人每年攒下1万

  此事并未完结,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老人第一次捐款。今年8月,他捐了整整5万元,而追溯到他的第一次捐款,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海曙区古林镇政府工作人员徐先生告诉记者,10多年来,姜老伯除了1000元出头的退休金以外,还经常骑着那辆三轮车去拾荒,每天上午起床后,便能见到他在家附近的社区里溜达,捡些废品卖钱,当装满小三轮车后,他便骑回家,再统一卖给废品回收站,不仅辛苦,赚的钱还很少,有时候一星期下来,也就卖到十几块钱。

  他不舍得买贵的菜,甚至连电都不舍得用,正如捐款意向书里写的那样,钱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女儿们常常看着心疼,所以经常会给他送吃送喝。

  有些街坊并不理解,“大爷,你不用那么省,有退休金和女儿们的帮助,你不缺钱花呀……”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攒下的钱都是为了捐助给有困难的人。攒着攒着,姜老伯每月能攒下800元左右,加上卖废品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有1万元。

  今年8月下旬,他找到藕池村村委会,向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平提出想捐款5万元的想法,后来,李小平便带着他去海曙区慈善总会,同样是以“爱心老人”的名义。这笔钱,他不知省了多少年才攒下来。

  他记不清帮了多少人

  捐了多少钱

  面对采访,姜老伯说,不用担心他的生活问题,“我有女儿呢,平时都会来照顾我,这个不用愁。”他还告诉记者,那次捐了5万元后,他家里还有剩下的钱,“我见到人家有困难,就有了同情心,想在世的时候做点好事。”

  如姜老伯所说,他的腿脚确实很不好,几乎不能走路,只能靠拄拐坚持,拄拐每走100米,就得休息一会儿,如果站着,连10分钟也坚持不住,相对还是骑三轮车更好一些,能撑个半小时以上。

  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平回忆,大概六七年前,姜老伯通过报纸看到鄞州区横溪镇有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读不起书,想起自己小时候五年级后就没再上过学,他便善心大发,一定要去横溪捐钱给孩子,“当时我是村主任,他问我横溪怎么去,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这么有爱心,那会儿他年纪也不轻了,坐着公交车,怀揣着4000元爱心款,专程赶到横溪的这所小学,捐款的同时还买了生活用品送到孩子家中。”

  李小平说,姜老伯对别人这么大方,但对自己则截然相反,他每天只需花几元钱,连冲厕所的水都是存下来的废水,他说女儿们不知情,但其实她们都知道,虽然心疼,但还是理解并尊重老人的意思。

  这么多年过去了,姜老伯到底资助了多少人,捐赠了多少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他想在有生之年做善事的爱心,将被我们铭记。

  ●相关新闻

  几个月大的妹妹被确诊为“α-地中海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年仅7岁的姐姐勇敢地捐献造血干细胞,给了妹妹第二次生命。最近,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血浓于水的姐妹情感动着大家。

  □通讯员 俞水白 金报记者 贺艳

  姐姐给了妹妹第二次生命

  黔甬两地携手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文静一家来自贵州册亨,她2个月大的时候因肺炎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α-地中海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自此以后,定期输血治疗成了她的日常,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临床上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

  幸运的是,受册亨县委的委托,在宁波市江北区卫计局和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共同努力下。8月初,小文静和7岁的姐姐配型成功。10月17日,姐姐的骨髓被提取出来注入小文静体内。11月28日下午,妈妈抱着17个月大的小文静走出移植仓,在外等候已久的7岁姐姐晓萌和爸爸健步相迎,相隔50余日,一家四口终于团聚。

  治疗看起来很顺利,但背后却藏着诸多不易。大家一起克服了诸多问题,如小文静营养不良、治疗费用、抗感染治疗等。

  四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让小文静一家与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建立深厚感情。出移植仓时,医护人员自发为孩子购买奶粉、尿不湿和零食。护士长张莺莺还感慨道,小文静来的时候还要妈妈抱着,现在都能自己走了。

  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欧阳桂芳介绍说,小文静的治疗很顺利,但目前血象有点低,还需在儿科病房住上一段时间,待一切稳定后每月随访一次即可。


标签: 老人;捐款;三轮车;海曙区;警务室;老伯;古林镇;警官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