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郁达夫“风雨茅庐”焕新开放 解锁以笔为剑的抗战岁月

2025-08-30 09:00:59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张梦月 曹坚 通讯员 陈钰湉 编辑:龚晓

  “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走进杭州上城区大学路场馆弄63号宅院,一句铿锵有力的话映入眼帘。这里,是杭州郁达夫旧居“风雨茅庐”。

  8月2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封闭式改造一年四个月的“风雨茅庐”焕新开放。上城区对郁达夫故居进行了精心修缮与布展,深切缅怀这位以笔为利刃、投身革命洪流、最终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风雨茅庐”外观

  郁达夫是富阳人,1933年,他和夫人从上海移居杭州,亲自设计、躬身营建了这座中式庭院,并取名“风雨茅庐”。1937年底,日军入侵杭州,郁达夫被迫告别“风雨茅庐”。此后,历经战火侵袭的宅院渐失往日风貌。

  “为了让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焕生机,专业团队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小营街道主要负责人说。记者看到,“风雨茅庐”占地不到200平方米,由5间房组成。经过长达16个月的精心雕琢,如今的旧居青砖黛瓦,重现清丽典雅、三面回廊的江南民居特色风貌。

  “风雨茅庐”内景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风雨茅庐”的焕新开放,不只是一次文物建筑的保护性修缮,更是一场跨越近百年的精神对话。

  “风雨茅庐”展陈策划人、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马立峰介绍,展览以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和抗战足迹为主线,通过“一生传奇”“一世创造”“一心爱国”“一意杭州”四个篇章,结合大量的历史照片、手稿、书籍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郁达夫波澜壮阔的一生。“整个展厅设计明亮、简洁、朴素,贴合郁达夫先生的为人和习惯,希望能让观众感受到他的纯粹与真挚。”

  郁达夫一生创作了500多万字作品,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等。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抗战爆发后,他以笔为剑,全身心投入抗战宣传,自我评价为“我不是一个战士,只是一个作家”。

  “风雨茅庐”展陈

  在展厅中,记者看到了郁达夫的多种文学作品,感受他笔下流淌着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鼓舞民众斗志的英勇事迹。马立峰说,通过这些不同类型作品的展出,展览努力搭建起历史与当代的桥梁,让“文章报国、以死明志”的精神具象可感。

  值此开放之际,郁达夫长孙、富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郁俊峰也来到现场,他对“风雨茅庐”的修缮与展陈工作感触颇深。“焕新开放的‘风雨茅庐’,不仅为郁达夫精神提供了新的传承阵地,也将为相关学术研究和近代文学探索提供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弘扬。”

  随着“风雨茅庐”的焕新开放,未来这里将成为青少年感悟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实景课堂,专家学者追寻文化根脉、研究近代文学的学术阵地,以及全社会传承抗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地标。“我们将以此次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深耕红色文化沃土,持续挖掘历史文脉价值,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心讲好郁达夫与杭州的故事。”小营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