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出行业有句老话:好汉不赚六月(弄你)钱,但在这个暑期档的杭州演唱会市场,似乎彻底被颠覆了——7月的第一个周末,光良、查理·普斯、王源就先后在奥体中心轮流坐庄。这仅仅只是开始,紧随其后的则是许嵩这样“大莲花”级别的重头项目。
8月的情绪更加灼热,8月1-2日的伍佰,8月9-10日的谢霆锋,8月23-24日的任贤齐,8月30-31日的陶喆,四组艺人一个比一个“怀旧”,但票却一个比一个难买……
有演出商感慨:“暑假演唱会这么个排法,10多年没见到了。”
这样的“能量”苗头,其实早在年初张学友赶在元宵节前来开唱时,就已显露。之后半年时间,海外大牌歌手排着队来抢“头口水”、五月天近25万张票直接打破大莲花纪录等等名场面,接连在杭州上演。
过去的6个月,杭州演唱会市场经历了数据层面的亢奋输出,票房纪录的迭代刷新,也在市场情绪的加持下,逐步确立了“海外艺人首发站”“文旅消费新场景”等独特标签。
这一次,我们将尝试着用一组关键词,来进行半年度的盘点,包括数据结构的变化、趋势特征的重构等,以重新审视和解读每一个令人难忘的Live现场。
【29组+51场】
2025年1月至6月,杭州大型演唱会市场用“满血输出”来形容并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张学友、Ed Sheeran、刀郎、周传雄、梦龙乐队、汉斯·季默、五月天、十个勤天等在内的29组风格迥异的艺人,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黄龙体育中心、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等不同场地,足足奉献了51场大型演唱会。
十个勤天杭州演唱会现场
如果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后疫情娱乐消费”叠加亚运场馆全面启用,明显是不充分的,因为倘若把时针拨回2024年,杭州是全年15组艺人、20场体育场馆级别演唱会。
没有对比就感觉不到“疯狂”,这意味着:仅2025上半年,杭州的演唱会场次就已超越2023年全年和2024同期的一倍有余,登台艺人数量也实现了翻番。
更为直观的感受是渗透进城市生活的节奏——平均下来,上半年每个周末,杭州市民和游客至少面临2场大型演唱会的选择,市场热度早已超越“回暖”,直接进入持续“红温”状态。
周末看演唱会,也真正从偶然的娱乐消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都市生活方式,悄然重塑着杭州人的文化消费习惯。
【5场&25万】
除了总量上的跃迁,2025上半年,杭州演唱会市场也实现了单组艺人在观演场次和观演人数上的纪录刷新。
5月23日-5月28日,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演,史无前例地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大莲花”连开5场。当最后一场的音符散去,5场、近25万观演人次的数字,不仅刷新了单轮演出观演人次的杭州纪录,更一举超越了2024年周杰伦4场“大莲花”所保持的峰值。
五月天杭州演唱会现场
“刻度”的水涨船高并非孤例。4月4日和6日,国际摇滚乐队梦龙(Imagine Dragons)在“大莲花”连开2场;5月1日-3日,强势回归的王王力宏同样选择在“大莲花”连唱3场;6月底刚结束的“十个勤天”杭州站演唱会,依旧是“大莲花”三弹连发,观众总人次轻松突破十万大关。
“10万+”,这个在很多城市几乎不敢想象的量级,在2025上半年的杭州头部演唱会项目中,已然从个别现象跃升为标准配置。而早在前两年,即使是一线巨星,来杭州挑战“大莲花”时也只敢以单场试水。“大莲花帽子戏法”成为顶级项目的常态选择,背后同样是市场消费能力与信心的双重提升。
【2580元vs355元】
票价,始终是丈量市场热度与活跃度的标尺。2025上半年的杭州演唱会市场,门票最高和最低的“两极”价格差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000元。
5月7日,国际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音乐会登陆杭州奥体馆,其VIP区域的定价为2580元。这一数字轻松超越了Ed Sheeran的1999元和陈楚生1580元的最高票价,登上上半年杭州演唱会市场的“光明顶”。但我们相信,空间依然存在,毕竟2023年王嘉尔在杭州创下了2999元VVIP纪录。
汉斯·季默杭州演唱会现场
另一边,在创造了近25万观演人次纪录的五月天演唱会上,一张置身“山顶”区域的看台票,被稳稳锚定在355元。在动辄千元的内场票价渐成行业常态的当下,五月天对于最低票价的承诺,也如同一种温暖的契约。
而抛开正规票务平台,2025上半年杭州演唱市场票价的“标王”,非刀郎莫属。3月中旬的刀郎杭州站演唱会,二级市场的内场票票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浮动于10000元以上,妥妥的硬核“理财产品”。
【海外艺人抢滩杭州】
除了一系列高光数据,如果说2025年上半年杭州演唱会市场还有什么“惊天大逆转”,那必须是它在国际大牌眼中的地位——直接从“路过嗦碗片儿川”的驿站,蹿升成了“必须首演打卡”的城市。
开年第一枪,这还没上春晚,OneRepublic就把中国巡演首秀(1月14日)献给了杭州,这波操作仿佛直接给全年定了个“国际首站KPI”。
紧接着,黄老板Ed Sheeran的操作更是让全球歌迷惊掉下巴——直接把整个中国巡演变成了“杭州限定款”,还史无前例连唱6场(2月24日-3月2日)。
同样,日本超人气女团XG(3月21日)的中国首演也精准空降杭州,一度让上海歌迷很不服气,一遍遍在小红书上叩问“为什么又是杭州先吃”。
梦龙乐队在杭州“大莲花”
还有摇滚大咖梦龙乐队(Imagine Dragons),人家4月4日在“大莲花”的演出,也是这一轮亚洲巡演的首发站,面子里子都算是给足了。
连年底才来的流行天后Katy Perry(11月21-22日),也早早把杭州锁定为亚洲巡演第一站,国际大牌们就仿佛在玩一个“谁先在杭州开唱谁就赢”的游戏。
更倍受鼓舞的,是传统“高端”项目的破冰。像以往只青睐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的汉斯·季默,今年的音乐会也加演了杭州站,“高大上”分值瞬间拉满。
海外艺人扎堆,其实并非杭州“撞大运”,近两年来,“大莲花”、奥体馆、黄龙体育中心等场馆,经历亚运会的考验,其硬件设施、声学效果、运营能力已稳居全国一流水准,为国际级别的演出提供了坚实保障。当时Ed Sheeran的团队考察完奥体馆,只说了一句——“It's excellent!”
海外演唱会的“首站效应”,也为杭州带来了大量的文旅红利。上半年国际项目的观众中,有超过50%来自杭州以外城市,更有2.5%-3%的购票者持护照入场。从这一刻起,国际化不再是贴在墙上的蓝图,而成为了市场肌理中的真实脉动。
【“周更”风消停了】
而不少在演唱会大潮中曾经红极一时的玩法模式,也在今年上半年的杭州悄然发生着变化。
曾几何时,背靠背的“周更”模式(即同一歌手连续2-3个周末,每周末演出多场)是2024年杭州的标签,张学友、陈奕迅、刘德华等顶流都曾以这种高强度节奏挑战极限。
然而,2025上半年,此类“特种兵”排期在杭州全面退潮。唯一一位成功挑战连续两个周末高强度演出的,只有以铁肺和体能著称的英国唱作才子Ed Sheeran。
这样的变化,也是经过市场“检验”后的理性选择。像张学友、陈奕迅,去年因身体原因多次被迫取消或延期演出,动辄连续三周、一周三场,对歌手嗓音机能和身心状态的透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反生理”的商业化操作,虽能在短期内制造票房神话,却以牺牲演出质量稳定性和艺人健康为代价,注定不可持续。
在圈内人士看来,排期策略的转变,表面是档期安排,内核则是行业从疫情后报复性增长的狂热中沉淀下来,开始向“可持续生态”的理性回调。
【潮玩当道,演唱会激活城市消费链】
2025上半年,杭州演唱会市场所释放的能量,早已突破场馆的物理边界,深度融入整座城市,构建起一条从核心票房延伸至吃、住、行、游的全域消费链。“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的效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诠释。
一方面,是超级IP与城市空间更紧密的“拥抱”。
5月,在五月天演唱会期间,其相关潮玩IP形象“MOJO卜卜”,从商场中庭、街道灯箱,到咖啡店的限定杯套、服装店的联名T恤,甚至西湖游船的特别装饰,无处不在。这个橙色胡萝卜,成了那段时间杭州热门的社交话题和打卡符号。
西湖里的“卜卜”
还有Ed Sheeran杭州演唱会期间,以其经典音乐元素“+-=÷×”为灵感的主题限时快闪店,空降杭州万象城,店内不仅售卖独家周边,更设置了录音棚、排练房等多个沉浸式互动打卡点,将歌词中的“浪漫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消费空间,不仅让全国粉丝趋之若鹜,甚至吸引了大量普通市民驻足。
黄老板与周洁琼在西湖边弹唱
另一方面,艺人的在地化体验推广,杭州同样摸索出了成熟的路数。
Ed Sheeran忙里偷闲探访河坊街、西溪湿地的照片迅速登上热搜;梦龙乐队主唱大丹专程前往灵隐寺祈福的视频,则被歌迷们疯狂点赞。
演出舞台之外,这些真实、生动的文化体验场景,经由社交媒体放大,赋予了杭州独具一格的城市形象。演唱会,这个曾经相对独立的文娱产品,在2025上半年的杭州,已然进化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入口”——它不仅仅提供2、3小时的视听盛宴,更成为撬动外来游客数量增长、消费场景多元化的关键支点。
站在2025年中回望,杭州演唱会市场引擎声轰鸣,已进阶为名副其实的“满级号”。它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数量叠加,而是在国际化能级、市场成熟度、文旅融合深度等维度展现出全方位的跃升。
展望2025后半程,杭州火力依旧:流行天后凯蒂·佩里(Katy Perry)将兑现其亚洲巡演首站的承诺,东瀛歌姬滨崎步也已确定登陆“大莲花”,而包括窦靖童、水木年华、周深、颜人中、陈粒等在内的近20组艺人,也已经或即将排上杭州的演出日程表……
下半年,我们继续现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