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日报5月12日讯(记者 尤畅 沈晏 通讯员 丁泳翔 陈超赟) 传送带根据激光定位,自动校正工件摆放位置,一旁焊接机器人立即运用激光传感器识别焊缝位置,在焊花飞舞中精准“织”出细密焊道……5月10日,记者走进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船体车间,科技感扑面而来,眼前的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作业精度达0.1毫米,可24小时连续工作。
凭借在绿色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制造等方面取得的创新突破,舟山中远在3月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我省船舶修造领域的翘楚。“这条新引进调校好的生产线,至少减少了50%的人工投入,助推企业一季度船舶制造产值同比增长38.4%。”舟山中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手持新造船订单已排至2028年底,公司在二季度启动新一轮智能制造三年计划,将陆续实施62项“智改数转”项目。
舟山中远是舟山市普陀区工业经济深化创新驱动,构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的一个缩影。一季度,该区技术改造投资额同比增长423.7%,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7%,实现技术交易额同比增长50%,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和GDP分别跑出28%和8.2%的增速,分列全省首位和第五。
在“一艘船”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普陀区持续激发“一条鱼”产业创新内驱力,预制菜、冷链物流、深远海养殖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水产品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在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新自动化金枪鱼蒸煮设备已上线,实现排油、排水、排气、喷淋等流程自动化。高效完成绞碎搅拌、高温蒸煮、称重装罐、高温杀菌等工序后,一个个美味的金枪鱼罐头经过分类打包,从这里端往世界餐桌。“我们的‘金枪鱼全链条精准质控与高质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入选了2025年省‘尖兵领雁’项目。”企业相关负责人李燕芬说,公司正与相关创新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独具特色的金枪鱼精加工系列产品和海洋预制菜系列产品。
“船舶、水产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值化转型,已为二季度夯基蓄势。”普陀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陀将持续强化企业服务和创新驱动,加强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广“政聘企用”“校企联聘”等引才模式,完善科技大市场服务机制,全力推动企业“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