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悠悠白沙水 风雨新昌桥
2021-03-04 15:03:54
来源: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 张苑 徐乐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这是宋代名相王淮在游览白沙溪后,写的一首《白沙溪遗兴》。早些年,在白龙桥镇西5公里处的溪面上原有一座木桥,桥的名字叫“新昌桥”。桥头古村以桥为名,唤作新昌桥村。白沙溪三十六堰中就有三处古堰出自这个古村,即“洞山堰”“旱龙堰”“马潭堰”。这里流淌着涓涓而下的白沙溪水,千年不绝;这里传颂着源远流长的治水故事,世代传承;这里留存着灿烂的非遗文化,历久弥新。前不久,这个动人的白沙古村被列入金华市第五批非遗旅游景区村。

  白沙渊渊显风流

  去年12月8日,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的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单位集中领奖仪式上,伴随着阵阵掌声,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婺城的母亲河从此进入国际视野。而这条白沙溪,恰是新昌桥人世世代代依之繁衍生息的源头。

  白沙溪旧名“白龙溪”,是婺城的“母亲河”,主流长68.3千米,由沙畈溪口门陈入境,接纳银坑溪、大铺水、左别源等支流,入沙畈水库,经金兰水库后,流经琅琊镇、白龙桥古方村、新昌桥村,在乾西乡石柱头入婺江。

  相传白沙筑堰之难,堪比秦时修郑渠,白沙流域本西高东低,水位落差大,险阻无数,被后人尊为“白沙老爷”的卢文台披荆斩棘,击退洪水猛兽,“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以近似唐代修筑都江堰的技术成功治理白沙溪。

  《白沙图志》等对各处堰坝的具体位置做了详细记载,并载有布局图。有关报道称,《万坛堰帖———金华白龙桥三十六堰》刻本(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还记录了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官府调解村民用水纠纷,合理分配三十六堰运作的协议书。时光绵延千年,“白沙溪三十六堰”尤有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2019年,白沙溪通过了“美丽河湖”验收,以其安全美、生态美、清净美、底蕴美、智慧美成为“美丽河湖”的“白沙溪样板”。

  在新昌桥村,三座古堰遗迹残存,新昌桥人之于一脉白沙水的热爱却亘古不变。如今,村里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白沙老爷治水的传说,《退隐安家》、《筑堰引水》、《挥篙除害》、《推山救民》、《撒珠成泉》、《会飞的石灰》……白沙渊渊水不绝,文化传承永不断。

  古村处处见风华

  新昌桥村傍山耸立,上有洞山,下有玉岭。根据记载,新昌桥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自从徐氏居住此地后,村民命名了新昌十景。根据记载这十景分别是洞山、延脉(山名,是徐氏发脉的所在地)、玉岭护龙(玉山)、八珠耸秀(地名)、五桂效灵、青旗披拂(地名即旗尖)、白水滢洄(白水即白沙溪)、鲫鱼吸海、螺蛳镇坤、火焰麒麟(山名)、凤凰赛翼(山名)。

  历经战乱风雨,新昌桥现存的古名居并不多,“徐氏宗祠”就是古建筑遗存中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文化内涵。目前,“徐氏宗祠”保存完好,它的建筑规模宏大,柱梁粗硕罕见。80年前,这还是一个学堂,1957年前后,改为了粮库,多年后,又办回了小学,后来又给闲置下来。如今的徐氏宗祠屋顶都已翻新,成了村老年人活动中心。

  村里有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华酒”传统制作技艺,清洌甘醇,养生益体,在我国众多传统酒系列中别具一格。

  另外,村中竹木雕刻也是区级非遗项目文化艺术品。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国家工种分类中为“精细工种”。它的技艺特点一般采用镂空雕、浮雕、圆雕的手法表现,经过很多道手工精雕细琢而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康养融合兴产业

  走进新昌桥村文化礼堂,仿佛走进了记忆中的八十年代。礼堂大门庄重而不失典雅,怀旧而不失新颖。一排排有序的古老座椅,一盏盏高挂着的灯笼,每每逢年过节时,村民们相聚一堂看电影、听戏曲,小孩也欢天喜地地凑热闹、买东西。浓浓的怀旧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

  文化礼堂西侧,还建了乡愁记忆馆。在乡愁记忆馆,一代代新昌桥村人的家国情怀、乡愁故事,这些点点滴滴都呈现出这里刻下的生活样式、童年记忆,融化着新昌桥人对故土的依恋。筹建“乡愁馆”,不仅让村民有了一个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好去处,也让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别家乡的故人,增添了一份家乡的记忆。

  去年,婺城区政府主导,启动“南山漫道”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项目由婺城区城投集团承建,范围涉及新昌桥村、卢家村、长山二村、石道畈村及望山新村,新昌桥村主入口成为重要打造节点。白沙溪畔草木茂密,一行绿道沿溪而走,村口创意标识、乡愁记忆馆前三十六堰图、古桥下灯光喷泉秀……俨然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紧跟着,“南山漫道”文旅经济运营随之启动。婺城区在新昌桥村进一步探索“7+X”模式,由村集体与婺城区城投集团合资成立婺城区昌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导新昌桥文旅经济运营,接纳村民入股分红。在运营早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部分党员率先投放烧烤、冷饮、大排档等夜经济主流业态,配合滨水景观留住客源,拉动消费,其余党员在营业过程中做好安全、秩序、卫生等维护和服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新昌桥村夜经济日引流稳定在千人左右,仅炭烤牛蛙单品日创收近4000元,大排档因客流爆满已实行预约制。

  这样的乡创模式也给村民带来了利好。半年前,陈爱娥从岗位上退休,回到位于白沙溪畔的老家新昌桥村,守着一处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张罗起了一家饺子馆。街坊邻里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现擀的皮,现炒现拌的馅儿,现下的饺子,口口都是家的味道。“夏天来游泳、戏水,秋冬季来徒步、钓鱼,来村里玩儿的人越来越多,饺子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多碗。”陈爱娥说。新昌桥的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百姓在家门口踏上了致富路。

  目前,新昌桥村以“白沙隐宿文化村”为主题。前期主要文化主题及业态有白沙古堰、太医养身文化馆、婺州窑遗址馆、崔氏染坊、金华古酒文化馆、区级非遗项目的竹木雕刻、根据杜太医文化筹建杜太医牌楼、乡村民谣酒吧等。

  此外,新昌桥村还将区域内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旅游产业、观光农业有机融合,致力于文旅兴农,导流客源,开展了寻访明清古建筑、民俗古风手工艺术品等活动。

标签:
编辑:谈佳轶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看浙里  正文

婺城:悠悠白沙水 风雨新昌桥
2021-03-04 15:03:54 来源: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 张苑 徐乐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这是宋代名相王淮在游览白沙溪后,写的一首《白沙溪遗兴》。早些年,在白龙桥镇西5公里处的溪面上原有一座木桥,桥的名字叫“新昌桥”。桥头古村以桥为名,唤作新昌桥村。白沙溪三十六堰中就有三处古堰出自这个古村,即“洞山堰”“旱龙堰”“马潭堰”。这里流淌着涓涓而下的白沙溪水,千年不绝;这里传颂着源远流长的治水故事,世代传承;这里留存着灿烂的非遗文化,历久弥新。前不久,这个动人的白沙古村被列入金华市第五批非遗旅游景区村。

  白沙渊渊显风流

  去年12月8日,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的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单位集中领奖仪式上,伴随着阵阵掌声,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婺城的母亲河从此进入国际视野。而这条白沙溪,恰是新昌桥人世世代代依之繁衍生息的源头。

  白沙溪旧名“白龙溪”,是婺城的“母亲河”,主流长68.3千米,由沙畈溪口门陈入境,接纳银坑溪、大铺水、左别源等支流,入沙畈水库,经金兰水库后,流经琅琊镇、白龙桥古方村、新昌桥村,在乾西乡石柱头入婺江。

  相传白沙筑堰之难,堪比秦时修郑渠,白沙流域本西高东低,水位落差大,险阻无数,被后人尊为“白沙老爷”的卢文台披荆斩棘,击退洪水猛兽,“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以近似唐代修筑都江堰的技术成功治理白沙溪。

  《白沙图志》等对各处堰坝的具体位置做了详细记载,并载有布局图。有关报道称,《万坛堰帖———金华白龙桥三十六堰》刻本(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还记录了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官府调解村民用水纠纷,合理分配三十六堰运作的协议书。时光绵延千年,“白沙溪三十六堰”尤有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2019年,白沙溪通过了“美丽河湖”验收,以其安全美、生态美、清净美、底蕴美、智慧美成为“美丽河湖”的“白沙溪样板”。

  在新昌桥村,三座古堰遗迹残存,新昌桥人之于一脉白沙水的热爱却亘古不变。如今,村里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白沙老爷治水的传说,《退隐安家》、《筑堰引水》、《挥篙除害》、《推山救民》、《撒珠成泉》、《会飞的石灰》……白沙渊渊水不绝,文化传承永不断。

  古村处处见风华

  新昌桥村傍山耸立,上有洞山,下有玉岭。根据记载,新昌桥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自从徐氏居住此地后,村民命名了新昌十景。根据记载这十景分别是洞山、延脉(山名,是徐氏发脉的所在地)、玉岭护龙(玉山)、八珠耸秀(地名)、五桂效灵、青旗披拂(地名即旗尖)、白水滢洄(白水即白沙溪)、鲫鱼吸海、螺蛳镇坤、火焰麒麟(山名)、凤凰赛翼(山名)。

  历经战乱风雨,新昌桥现存的古名居并不多,“徐氏宗祠”就是古建筑遗存中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文化内涵。目前,“徐氏宗祠”保存完好,它的建筑规模宏大,柱梁粗硕罕见。80年前,这还是一个学堂,1957年前后,改为了粮库,多年后,又办回了小学,后来又给闲置下来。如今的徐氏宗祠屋顶都已翻新,成了村老年人活动中心。

  村里有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华酒”传统制作技艺,清洌甘醇,养生益体,在我国众多传统酒系列中别具一格。

  另外,村中竹木雕刻也是区级非遗项目文化艺术品。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国家工种分类中为“精细工种”。它的技艺特点一般采用镂空雕、浮雕、圆雕的手法表现,经过很多道手工精雕细琢而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康养融合兴产业

  走进新昌桥村文化礼堂,仿佛走进了记忆中的八十年代。礼堂大门庄重而不失典雅,怀旧而不失新颖。一排排有序的古老座椅,一盏盏高挂着的灯笼,每每逢年过节时,村民们相聚一堂看电影、听戏曲,小孩也欢天喜地地凑热闹、买东西。浓浓的怀旧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

  文化礼堂西侧,还建了乡愁记忆馆。在乡愁记忆馆,一代代新昌桥村人的家国情怀、乡愁故事,这些点点滴滴都呈现出这里刻下的生活样式、童年记忆,融化着新昌桥人对故土的依恋。筹建“乡愁馆”,不仅让村民有了一个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好去处,也让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别家乡的故人,增添了一份家乡的记忆。

  去年,婺城区政府主导,启动“南山漫道”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项目由婺城区城投集团承建,范围涉及新昌桥村、卢家村、长山二村、石道畈村及望山新村,新昌桥村主入口成为重要打造节点。白沙溪畔草木茂密,一行绿道沿溪而走,村口创意标识、乡愁记忆馆前三十六堰图、古桥下灯光喷泉秀……俨然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紧跟着,“南山漫道”文旅经济运营随之启动。婺城区在新昌桥村进一步探索“7+X”模式,由村集体与婺城区城投集团合资成立婺城区昌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导新昌桥文旅经济运营,接纳村民入股分红。在运营早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部分党员率先投放烧烤、冷饮、大排档等夜经济主流业态,配合滨水景观留住客源,拉动消费,其余党员在营业过程中做好安全、秩序、卫生等维护和服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新昌桥村夜经济日引流稳定在千人左右,仅炭烤牛蛙单品日创收近4000元,大排档因客流爆满已实行预约制。

  这样的乡创模式也给村民带来了利好。半年前,陈爱娥从岗位上退休,回到位于白沙溪畔的老家新昌桥村,守着一处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张罗起了一家饺子馆。街坊邻里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现擀的皮,现炒现拌的馅儿,现下的饺子,口口都是家的味道。“夏天来游泳、戏水,秋冬季来徒步、钓鱼,来村里玩儿的人越来越多,饺子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多碗。”陈爱娥说。新昌桥的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百姓在家门口踏上了致富路。

  目前,新昌桥村以“白沙隐宿文化村”为主题。前期主要文化主题及业态有白沙古堰、太医养身文化馆、婺州窑遗址馆、崔氏染坊、金华古酒文化馆、区级非遗项目的竹木雕刻、根据杜太医文化筹建杜太医牌楼、乡村民谣酒吧等。

  此外,新昌桥村还将区域内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旅游产业、观光农业有机融合,致力于文旅兴农,导流客源,开展了寻访明清古建筑、民俗古风手工艺术品等活动。

标签:
编辑: 谈佳轶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