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聚民生

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变电站非刻度式表计标准化巡视:从“模糊估读”到“精准掌控”

2025-11-26 10:03:47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毕真

  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 在变电站的日常运维中,运维人员以各类表计数据为核心依据,精准评估设备健康状况。然而,站内除精确的数字化、指针刻度式表计外,还广泛存在着“非刻度式表计”,典型如变压器、高压套管的油位观察窗等。这些表计结构简洁,但仅依靠定性描述,不仅数据缺乏统一标准,更难以实现长期追溯与横向对比。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统一、可量化的非刻度式表计读数标准,并辅以有效的巡视手段,成为公司提升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迫切课题。

  为破解这一困境,国网台州供电公司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专门成立专项攻坚小组,通过深入研讨与反复实践验证,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统一工作标准:编制《非刻度式表计标准化巡视记录卡》

  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编制《非刻度式表计标准化巡视记录卡》,明确巡视内容与要点,将油位等重要记录项进行量化、图形化呈现。具体油位折算规则如下:

  指针型油位计:

  以标尺最低点(MIN)为0%、最高点(MAX)为100%,按指针当前位置比例折算为百分比记录。

  单圆观察窗:

  按液面与圆孔中心线的高度占比,折算为百分比。

  双圆观察窗:

  两窗均满油为100%,均无油为0%;上窗无油、下窗满油为50%;上窗或下窗部分有油时,按两窗高度比例折算(不计上下窗间距)。

  创新巡视手段:多措并举攻克观察难题

  绝缘杆绑手机法

  “又看不清了!”塘岭变电站里,烈日炙烤着设备,运维人员小周仰头盯着主变中性点套管的观察窗,脖颈早已酸胀发麻。这个观察窗位置极高,即便努力踮脚仰头,也只能看到模糊的油位,定性描述难以统一,更无法按标准折算为百分比数据,成了运维工作的“老大难”。

  为破解这一问题,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攻坚小组先尝试用高倍相机拍摄,却被主变两侧的防火墙遮挡,80度仰角让油位边界模糊,无法精准判断;有人提议用无人机,可因站内设备密集、强电磁场干扰,导致无人机定位失准、悬停不稳,险些触碰带电设备,方案刚试便叫停。

  那段时间,每次巡视到这里,运维人员都围着观察窗发愁。有老师傅苦笑:“这就像守着关乎设备安全的重要秘密,却找不到解码的钥匙。”

  转机来自一次日常巡检。一名年轻运维人员小叶检查高处设备时,用手机拍下细节传回主控室。这个举动突然点亮思路:“手机能拍高处,为啥不能凑上去观察油位?”

  攻坚小组连夜开展安全论证,选用合格绝缘杆,用绝缘胶带将手机固定在顶端,地面人员与顶端手机建立视频通话。“慢慢升,往左挪点……”首次测试时,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当绝缘杆抵达观察窗旁时,屏幕上清晰浮现出油位分界线。“成了!”现场响起欢呼。

  如今,“绝缘杆绑手机法”凭借操作简便、观测精准的优势,已在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常态化应用,成为高处非刻度式表计观测的标准化手段,破解了“特殊场景难观测”痛点,推动变电站巡视从“模糊估读”迈向“精准掌控”。

  运维人员将手机牢固绑在绝缘杆顶端,与地面另一位运维人员的手机进行视频通话,并切换至后置摄像头。将绝缘杆缓缓升至观察窗附近,地面运维人员通过视频画面实时观察;也可用后置摄像头开启视频,升至观察窗附近各角度缓慢摆动拍摄视频后,挑选有用片段。

  在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这类立足现场的创新妙招还有不少。针对不同观测场景的痛点,还探索出以下几种实用方法:针对白天强光反射无法观察油位的情况,夜间采用强光手电照射观察孔,通过灯光辅助获得清晰影像,便于准确读取油位。

  变压器油(液体)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平缓,金属外壳温度变化幅度大,二者易形成明显温差,据此可通过红外线热像仪识别油位,具体分为两种方式:

  夜间环境温度下降时,金属外壳散热快、温度偏低,内部油品散热慢、温度相对较高,用红外线热像仪扫描,有油部位呈“热区”、无油空腔呈“冷区”,液面分界线清晰可辨;夏日正午等高温时段,阳光暴晒使金属外壳升温迅速、温度偏高,内部油品升温缓慢、温度相对较低,此时扫描,有油部位呈“冷区”、无油空腔呈“热区”,可清晰分辨液位。

  采用连通器原理读取油枕油位,操作流程如下:将透明软皮管一端连接至设备取油嘴,另一端抬高至高于油枕最高油位处;操作时需保持合格电气安全距离,且软皮管应尽量缩短,以减少油品损耗;缓慢打开取油口阀门,观察管内液位上升情况,待液面稳定后,软皮管内的液面高度即与油枕内实际油位高度一致。

  实施成效: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质变

  全站非刻度式表计巡视记录已实现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记录”的关键飞跃:所有油位数据均以可比的百分比形式呈现,为绘制油位变化趋势曲线、追溯设备油位波动规律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标准化巡视记录卡明确了操作流程与判断标准,让巡视人员有章可循,大幅缩短油位读取与判断时间,显著提升现场作业效率。

  同时,多样化的特殊观测与诊断方法,可针对不同场景匹配最优工具,在严格保障作业安全的前提下,高效解决各类巡视痛点问题。

  未来,公司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将进一步深化数据应用价值,重点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表计图像自动识别和读数技术,推动该技术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深度融合,持续助力更高水平智能运检变电站建设,实现巡视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升级。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