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电力特种兵 带电作业“急先锋”

2024-04-19 17:01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王宁 鲍群薇 陈林

  浙江在线4月19日讯(通讯员 王宁 鲍群薇 陈林)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出生于1976年的林通龙,有着很多与众不同之处。他是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启明电建带电作业工作项目部主任,他出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部队,有着“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他是舟山电力“带电作业第一人”,有着“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他是言传身教的“黑脸”师傅,有着“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

  林通龙一路走来,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他在带电作业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成为舟山电力维修铁军的中坚力量。

  吃“带电螃蟹”的第一人

  在2008年以前,只要发生了电力故障,为了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先断电,再维修。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就可能要断掉一大片区域的电力供应。广大用户的稳定用电需求和落后的电力维修手段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 

  对比停电作业,带电作业加倍的风险性对安全距离、作业天气、人员防护及工器具的要求更严格、更精细。当时,无任何适合海岛气候的带电作业经验可供学习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舟山要开展不停电维修的带电作业,谁第一个上?已经是业务骨干的林通龙举起了手,“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夸下海口”的林通龙立刻前往义乌、宁波等地兄弟单位驻点跟班学习,“当时我对带电作业的理论知识还不足,还买了几本专业书籍,晚上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一点点学,一点点琢磨。”

  从防护服如何检查、穿着,到带电作业的每一步操作要领,林通龙都仔仔细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省公司参加带电培训时,实训现场林通龙永远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 

  “前期培训的时候,是接触不到电的,所以当我第一次跟着斗臂车来到高空,直到隔着绝缘手套触碰到高压线的时候,我那颗颤抖的心才彻底平静了。电网有万伏高压,有些人可能觉得心里没底,但当你真正跨出那一步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是可怕的了,因为总要有人去做这件事。”

  当天,林通龙整齐穿戴3层装备——绝缘披肩、工作手套、绝缘手套,一切准备就绪。在仅能容纳两人,连转个身都困难的绝缘斗内,只能依靠上肢力量进行作业,注意力也需要高度集中,不容一丝差错。很快,从头上冒出的汗水,顺着脸颊流进了脖子,然后浸湿了整个后背。 经过半个小时不停歇的维修后,作业圆满完成,斗臂车的车斗慢慢下降。那一年,林通龙成了舟山“带电作业第一人”,彻底结束了舟山配电抢修必须停电的历史。

  随着舟山进入超高压电力时代,稳定安全的用电生活让岛城居民对于停电点蜡烛的记忆变得遥远而模糊,哪怕是在夏季高温用电高峰时期也能保证供电无虞,带电作业已然成为百姓安居乐业背后不可或缺的一枚“螺丝钉”。

  言传身教的“黑脸”师傅

  林通龙有一张典型海岛工匠的脸,被海风吹得黝黑的脸庞写满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故事。“刻板、严谨、不通融”是徒弟们对他的评价,“黑脸”师傅的外号由此得来。

  “师傅从一开始对细节方面就极其关注,要求我们导线剥皮和包绝缘布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个小细节不过关都得再练。”

  “在较大的停电施工中,师傅总能提前准备资料,根据班员的特长做好合理分工,在现场,他总是身先士卒,从头到尾跟进施工进度。”提起师傅,徒弟王灵总能侃侃而谈。

  林通龙始终坚持项目现场亲自教学,并结合班组成员的不同特性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督促青年员工提高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为带电作业培养出多个专业人才。

  2020年,舟山市第二届“千岛工匠”颁奖典礼在舟山广电大楼1号演播厅拉开序幕,10位来自电力、教育、食品、船舶等各大领域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岗位的高超技艺工作者凭借“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能,获此殊荣。林通龙作为唯一一名电力行业工作者,登上领奖台。

  以师带徒,薪火相传,坐在观众席的同事和徒弟们,亲眼见证他在工作岗位上真正践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芒。

  技术创新的电力“急先锋”

  自从林通龙脱下军装,穿上绝缘服后,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磨炼成了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人。他肩负着“高危、高技能、高空”性质的带电作业任务,在他的精心耕耘下,自首次开展带电作业以来,舟山带电作业工作稳步向前推进,作业能力范围从6种作业项目扩充至28种,作业水平也不断提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多年来,他通过工作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技术经验,并借助“林通龙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技能教学点”等平台,利用内部培训基地和施工作业现场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毫不藏私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倾囊相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他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舟山市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明显。2021年,林通龙作为舟山唯一一名电力工作者,入选浙江省“浙江工匠”培育计划。

  夏暑冬寒,在舟山一百多万人宁静安稳的生活背后,有一群特殊的电力工人,在离地数米的高空,在微微破晓的清晨,把平凡的事情重复了千万次,就再也不平凡。

  立足高处,举目四望,满眼都是舟山这颗东海明珠光华四起的景象,也是先辈们播种光亮和挥洒汗水的积累。

  东海燃灯,他们就是给城市续满光明的人。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