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拉!一二三,拉!”日前,伴随着桃渚镇养殖户李永街的口号声,环境污染极大的2亩牛蛙养殖棚“应声倒下”,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片经济、环保的西蓝花种植区。
看着自己亲手拆了的大棚,李永街说:“我们也知道自己的养殖场排污处理能力不够,对环境不好,但是不养牛蛙,我们干什么呢?这次,政府办事真是挺上心的,又是帮忙找买家,又是帮忙找出路,还请农业专家做前期的技术指导,相信未来日子也不会太差。”
李永街的拆棚只是桃渚镇帮助牛蛙养殖户们“绿色转型”中的一个镜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秩序,改善生态环境,今年5月,桃渚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方案,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溯源勘查,认真研究,并开展牛蛙养殖集中清理专项行动。
但只过了几个月,通过河长反馈与集中摸排发现,桃渚镇辖区内的牛蛙养殖有了“死灰复燃”的趋势,尤其是黄公河沿线,养殖户将废水直排河道,造成河道水质一直在V类与劣V类之间徘徊,河道周围的百姓更是深受其害。
“以前,这条河边上就有不少人养牛蛙。养了两三年后,河就变黑了,不见鱼和虾。这几年,我们亲眼见证河水由浑浊恶臭到清澈的转变。现在,环境不能再回到从前,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黄公河沿线村民徐先军说。
多方考量后,桃渚镇“五水办”主任吴虎利说:“牛蛙养殖关停是必须的,但在执法过程中,我们也要人性化,毕竟这些牛蛙是养殖户全家的收益;在坚决执法的同时,我们要为他们把把关、联系联系,尽量帮他们转型,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此,桃渚镇再一次联合多个部门对境内的多家牛蛙非法养殖场“重拳出击”,以拆促整。此次整治,充分听取了养殖户的合理化建议,一对一出谋划策,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除了改种西蓝花,在该镇政府的指导下,一些养殖户还就地养殖更环保的品种。四岔村养殖户吴敏近就将4亩水塘里的牛蛙换成了泥鳅和鲫鱼:“我养牛蛙时投了不少钱。养泥鳅和鲫鱼,既不污染水质,又不用全部推倒重来,可以减少再投入的资金。”如今,吴敏近已投入近1万元的泥鳅和鲫鱼苗。
据悉,此次行动持续了一个月有余,桃渚镇共组织50余人次,出动大型器械4辆次,整顿了6家牛蛙养殖场,恢复耕地达12余亩,并帮助养殖户们开启“绿色转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