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花小钱办大事 用真情办实事 庄基的“美丽突围”
2021-04-09 17:51:59
来源: 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 记者 蒋璐

  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4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璐)早春二月,站在长兴县李家巷镇老虎洞村庄基自然村的红色坝头,整洁的路道、清澈的河水、古朴的凉亭,目之所及,你会感受到别样的“乡田美景”。

  时间倒退到几年前,这里可不是这般模样。辅房、棚披处处可见,垃圾随意倾倒,卫生无人打理,环境一度脏乱不堪。

  2018年,庄基自然村启动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全村家家参与,“花小钱办大事”,仅耗资1300万元就实现了村庄的蝶变。

  通过整治,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拆除了群众的“心墙”,凝聚了人心、净化了乡风,村民幸福指数极大提升,村庄实现“美丽突围”。

  用情用心 换取群众最大支持

  说起村庄的改变,村民们总说要感谢一个人——老虎洞村第一书记朱自学。2018年,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庄基自然村。

  道路狭小开不进车,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村民们对于村庄环境怨声载道。然而圈占日积月累想要改变,还必须要“让出三分地”“哪能这么容易改变”,大家都将信将疑。

  “一定要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朱自学暗暗下决心。于是,每天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10点多,都可以看到他带着村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他倾听百姓诉求,认真做好笔记,同时把自己的规划说给百姓听。

  围绕“整什么”“怎么整”等问题,他连续10余次召开乡贤恳谈会、承包组织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班子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最大限度将其吸收其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我先拆。”承包组长杨小毛首先表态,“大家都希望村庄变好,我是承包组长,我应该带头。”因为认可朱自学对村庄明晰的规划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踏实工作态度,杨小毛带了头。就这样,他家涉及路面拓宽、景观改造的360平方米顺利拆除。紧接着,其他党员干部和承包组长也纷纷表态,你让一尺我让一寸,整治氛围越来越浓。村民们也渐渐松口,大家都自发让出土地,拆除棚披、围墙。

  这一次,大家把想要改变村庄的迫切愿望付诸于行动。

  全民参与 花小钱办大事

  2018年,庄基自然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正式启动。

  启动整治时,道路拓宽与硬化成为老百姓的普遍共识,村民们主动对占用道路空间的辅房、围墙进行了拆除和退让,累计达180余处,旧“三尺巷”变成新“六尺巷”。不仅如此,老百姓还积极参与整治,从“事不关己”转变为“缺啥我来”。

  村庄的中心位置是一个榆林台,榆林台的旁边,有一幢二层小楼已闲置多年。整治之初,房主沈小华在得知村里需要一处临时工程指挥点后,免费将房子让给村里公用。从此,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收过捐款、开过支部会议、开展过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了“红色驿站”“志愿者之家”。

  党员、乡贤、村民们经常在这里商议村庄建设方案,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茶叶没有了、纸巾没有了,不等村里拿来新的,村民先从自己家里拿来了。从前紧闭的大门,现在从不上锁,墙上挂满了鲜红的志愿者马甲。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村民捐款捐物情况等则在外墙大屏幕上进行更新。有了“红色驿站”,村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更明显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更高了。

  由于缺少文体活动场所,村民们一直希望在村里建一个带家宴中心的文化礼堂,资金问题是最大困扰。为此,村里的乡贤带头,村民们自发开展了“百元”募捐活动,累计筹到资金181.37万元,在村集体经济“零投入”的情况下,“初心馆”得以顺利开工。“目前,已进入铺装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老虎洞村工作人员施兰介绍,对于其功能大家也已经形成了共识。平时作为村庄文化展示、村民休闲聚会的场所,节庆里还可以作为演出会场。很多村民预约了在这里操办喜庆酒席,他们说要让“初心馆”见证自己家里的喜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拆除“心墙” 文明乡风遍地吹

  庄基自然村彻底“改头换面”,道路宽阔、环境优美,村民们逢人都说“这里可比城里住着舒服多了。”

  而最能体现变化的还是在榆林台。一年四季,百年榆树的阴凉下,这里永远是庄基村最热闹的地方,但如今的热闹跟以前相比,却是换了一般模样。

  “整治之前,这里是有名的‘是非地’,村民经常在这里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你家的房子占到我家的地基了,他家的鸡鸭‘光顾’我家的菜园了……”施兰说,整治之后,榆树下换了一种“热闹”,村干部经常和村民在这里讨论辅房怎么拆、道路怎么拓宽、村庄怎么建、河道怎么保洁……村民也提出了很多关于村庄发展的美好设想。曾经出名的“是非地”,变成了群众畅所欲言的民意集聚地,村民提出的美好设想也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

  伴随着村庄整治,在扮靓“面子”的同时,村里还通过打好“文化牌”“文明牌”,积极做实“里子”。“目前,我们收集梳理了‘石鱼池’、乡贤馆、荷瓣桥等背后的传说典故,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和文化、善文化、孝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将有关元素植入村庄规划建设,潜移默化做好文化宣传。”施兰介绍,这样的方式让群众记住了乡愁,进而提升共建家乡、植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

  除此之外,村民们也自觉做好“门前三包”、美丽庭院等工作,群众文明素养整体提升。通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仅长效呵护了庄基的“外在美”,更极大提升了庄基的“内在美”。

标签:
编辑:谈佳轶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聚民生  正文

长兴:花小钱办大事 用真情办实事 庄基的“美丽突围”
2021-04-09 17:51:59 来源: 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 记者 蒋璐

  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4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璐)早春二月,站在长兴县李家巷镇老虎洞村庄基自然村的红色坝头,整洁的路道、清澈的河水、古朴的凉亭,目之所及,你会感受到别样的“乡田美景”。

  时间倒退到几年前,这里可不是这般模样。辅房、棚披处处可见,垃圾随意倾倒,卫生无人打理,环境一度脏乱不堪。

  2018年,庄基自然村启动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全村家家参与,“花小钱办大事”,仅耗资1300万元就实现了村庄的蝶变。

  通过整治,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拆除了群众的“心墙”,凝聚了人心、净化了乡风,村民幸福指数极大提升,村庄实现“美丽突围”。

  用情用心 换取群众最大支持

  说起村庄的改变,村民们总说要感谢一个人——老虎洞村第一书记朱自学。2018年,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庄基自然村。

  道路狭小开不进车,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村民们对于村庄环境怨声载道。然而圈占日积月累想要改变,还必须要“让出三分地”“哪能这么容易改变”,大家都将信将疑。

  “一定要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朱自学暗暗下决心。于是,每天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10点多,都可以看到他带着村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他倾听百姓诉求,认真做好笔记,同时把自己的规划说给百姓听。

  围绕“整什么”“怎么整”等问题,他连续10余次召开乡贤恳谈会、承包组织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班子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最大限度将其吸收其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我先拆。”承包组长杨小毛首先表态,“大家都希望村庄变好,我是承包组长,我应该带头。”因为认可朱自学对村庄明晰的规划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踏实工作态度,杨小毛带了头。就这样,他家涉及路面拓宽、景观改造的360平方米顺利拆除。紧接着,其他党员干部和承包组长也纷纷表态,你让一尺我让一寸,整治氛围越来越浓。村民们也渐渐松口,大家都自发让出土地,拆除棚披、围墙。

  这一次,大家把想要改变村庄的迫切愿望付诸于行动。

  全民参与 花小钱办大事

  2018年,庄基自然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正式启动。

  启动整治时,道路拓宽与硬化成为老百姓的普遍共识,村民们主动对占用道路空间的辅房、围墙进行了拆除和退让,累计达180余处,旧“三尺巷”变成新“六尺巷”。不仅如此,老百姓还积极参与整治,从“事不关己”转变为“缺啥我来”。

  村庄的中心位置是一个榆林台,榆林台的旁边,有一幢二层小楼已闲置多年。整治之初,房主沈小华在得知村里需要一处临时工程指挥点后,免费将房子让给村里公用。从此,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收过捐款、开过支部会议、开展过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了“红色驿站”“志愿者之家”。

  党员、乡贤、村民们经常在这里商议村庄建设方案,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茶叶没有了、纸巾没有了,不等村里拿来新的,村民先从自己家里拿来了。从前紧闭的大门,现在从不上锁,墙上挂满了鲜红的志愿者马甲。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村民捐款捐物情况等则在外墙大屏幕上进行更新。有了“红色驿站”,村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更明显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更高了。

  由于缺少文体活动场所,村民们一直希望在村里建一个带家宴中心的文化礼堂,资金问题是最大困扰。为此,村里的乡贤带头,村民们自发开展了“百元”募捐活动,累计筹到资金181.37万元,在村集体经济“零投入”的情况下,“初心馆”得以顺利开工。“目前,已进入铺装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老虎洞村工作人员施兰介绍,对于其功能大家也已经形成了共识。平时作为村庄文化展示、村民休闲聚会的场所,节庆里还可以作为演出会场。很多村民预约了在这里操办喜庆酒席,他们说要让“初心馆”见证自己家里的喜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拆除“心墙” 文明乡风遍地吹

  庄基自然村彻底“改头换面”,道路宽阔、环境优美,村民们逢人都说“这里可比城里住着舒服多了。”

  而最能体现变化的还是在榆林台。一年四季,百年榆树的阴凉下,这里永远是庄基村最热闹的地方,但如今的热闹跟以前相比,却是换了一般模样。

  “整治之前,这里是有名的‘是非地’,村民经常在这里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你家的房子占到我家的地基了,他家的鸡鸭‘光顾’我家的菜园了……”施兰说,整治之后,榆树下换了一种“热闹”,村干部经常和村民在这里讨论辅房怎么拆、道路怎么拓宽、村庄怎么建、河道怎么保洁……村民也提出了很多关于村庄发展的美好设想。曾经出名的“是非地”,变成了群众畅所欲言的民意集聚地,村民提出的美好设想也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

  伴随着村庄整治,在扮靓“面子”的同时,村里还通过打好“文化牌”“文明牌”,积极做实“里子”。“目前,我们收集梳理了‘石鱼池’、乡贤馆、荷瓣桥等背后的传说典故,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和文化、善文化、孝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将有关元素植入村庄规划建设,潜移默化做好文化宣传。”施兰介绍,这样的方式让群众记住了乡愁,进而提升共建家乡、植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

  除此之外,村民们也自觉做好“门前三包”、美丽庭院等工作,群众文明素养整体提升。通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仅长效呵护了庄基的“外在美”,更极大提升了庄基的“内在美”。

标签:
编辑: 谈佳轶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