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共富看乡村

80后新乡贤吴王军 酒文化的“守”艺人

2022-11-11 15:44:22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邹乡月 编辑:

  浙江在线11月11日讯(通讯员 邹乡月)健谈,爱笑,偶尔还来几句不着调的段子;安静,避世,1年中有8个月都扎在大山深处的酒坊里。用吴王军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疯子”,一个有酒不卖,有钱不赚的“疯子”。

  方洁瑶/摄

  祖传第四代古法酿酒人、莳酒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国家一级酿酒师,醉心古斋创始人,初见吴王军时,似乎很难将这个身材壮实,戴着黑框眼镜,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的年轻人与这些光鲜亮丽的名号相结合。“不要把我当什么大师看,我就是一个酿酒的人。”吴王军淡然地告诉我们。

  1988年出生的吴王军今年不过才三十出头,却已经是一位有着18年工龄的老酿酒师。他的酒坊位于衢江区后溪镇大川村, 改建自一栋废弃的教学楼,宽敞却也简陋。存酒按照年份囤放在空教室中,不少还是父辈留下的存封了二十几年的老酒。曾有人出价3000万元购买他的存酒,还有人出价1.7亿元收购他的酒坊,却都被他拒绝了。“我喜欢稳定,赚的钱够家里开销就可以了,不用把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得太高。”吴王军说,拿上一笔巨款,无非是买车买房,然后荒废几年人生,不如每年少赚一些,起码能保持住面对生活的这份平常心。出生在酿酒世家的吴王军14岁就开始帮着父亲做酒,17岁就掌握了全部的酿造工艺,凭借牢固的基本功他的生意很快就步入了正轨,也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父亲的班。

  方洁瑶/摄

  “研究一样东西的时间长了,就会入迷,会越来越想研究。”渐渐地,吴王军开始沉浸于潜心酿酒的宁静氛围,并不断地寻求技术突破。21岁那年,他毅然选择闭关制酒,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大山中钻研。

  所做的酒是否具有储藏价值,是需要用时间来证明的。吴王军介绍道,一批酒3年是一个味道,6年是一个味道,10年又是另一个味道,只有尝过所有的味道,才能判定它的好坏。

  也是因为如此,十多年来,吴王军一共只做了4批实验。第一批实验用5种粮食配比酿酒,第二批实验用8种粮食配比酿酒,第三批实验用12种粮食配比酿酒。因为前3批酒都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标准,所以又进行了第四批实验,以12种粮食为基础进行曲种改良。

  其实所谓的古法酿造最重要的就是纯手工,挑粮,制曲,蒸粮,入缸,出缸,吊酒都必须一手抓。吴王军的酒坊使用的都是些传统的东西,木柴、棉被、发酵缸等等,日常点火之后屋内就会弥漫热腾腾的蒸汽。“在里边工作就跟蒸桑拿一样,汗水都是止不住地流。”吴王军说,老工艺酿造的酒有天然的锅香、竹清香、木质香,这是新工艺取代不了的,而它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级的享受。

  对于酿酒这门古老的技艺,时至今日,吴王军也不敢说自己学得够精了,依旧四处拜师学艺,同时也期待着有人能与他一起研究探讨。“这个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只有不断的超越。”吴王军说,所以只要有人愿意跟我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教,因为老工艺就是要一代代地传递,一代代地深化。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过硬的酿酒技术,深厚的传统情怀,豁达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躲”在大山深处的奇人。2021年,受后溪镇政府邀请,吴王军作为新乡贤入住后溪未来乡村引进人才来到后溪镇泉井边村,辅助打造集储存、展览于一体的酒文化馆,以酒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希望带给村民的是稳定持续的收入。”吴王军说,酒行业涉及粮食种植,加工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所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扩展村民的收入渠道。

  方洁瑶/摄

  首先,酒业的加入可以提高粮食的需求,带动村民广泛种植,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吴王军表示,只要村民所种粮食的品种、时间、成熟度等符合要求,都会收购使用。

  之后,可以通过教授酿酒技术,带动一部分人成立家庭酒坊,增加销售收入。“目前已经接触了三四家,村民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吴王军说,项目推进之后,会对村民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大家酿出高品质的好酒。在销售问题上,村民们也不用担心,会为大家做好回收工作,保障收益。

  可以说,吴王军的加入将带动泉井边村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与产业闭环,助推 “三产融和发展”。 让村民不只做乡村振兴的旁观者,而是切实成为参与者,受益者。

  “既然去做了,那就要负责。”吴王军说,酒行业是一个非常适合托底的行业,未来也许不仅能撬动一个泉井边村,还可以带动整个后溪镇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吴王军还梦想着能借此契机将泉井边村打造成为一个类似茅台镇的著名酒文化村,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法酿酒,学习传统工艺,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保护者与传承人。

编辑: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