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通讯员 黄轶如)今年以来,常山县依托山水格局和人文底蕴,以白石镇、球川镇等乡镇为主体,重点加快浙闽赣皖合作区常山片区建设,做大做强球川-白石“浙西门户”县域风貌区,打造西部片区县域副中心,为全省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更多常山经验、常山实践、常山样本。
架好“一座桥” 扮靓两省互联大通道
球川-白石风貌区位于浙赣边界,地处常山、江山、开化、玉山四地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大门。自古以来,常玉古道便是鄱阳湖和钱塘江之间唯一的陆路官道,因此被赋予了“两浙首站、八省通衢”的称号。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2022年以来,常山县不仅通过实施G320国道“二改一”工程,疏解了两省交通压力;还开展了“亮化、美化、洁化、序化”四大工程工作,强化通道感、区域感和画面感,以绣花针的功夫共打造6大节点,356个美丽庭院、2处厂房和459宗农房风貌整治项目,总投资超五亿元。现在,曾经横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沟壑,正随着跨省山海协作的全新探索而逐渐缩小,浙赣两省以合作模式创新为引领,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正融入浙赣边际合作(衢绕)示范区整体风貌版图之中。
搭好“一平台” 打造产业富县强引擎
依托浙赣(衢绕)合作示范区平台的辐射效应,抢抓长三角产业转移转型机遇,在制造业方面,常山县成功推动球川镇工业平台转型升级,形成了以轴承产业为核心,兼具地方特色和边际竞争力的绿色智造产业集群,并荣获了省级小微企业园的称号。在全域整治方面,同弓乡紧扣“金色田园、美好同弓”目标愿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为重点,总投资11.5亿元开展相关土地整治项目。其中,2021年同弓乡还被列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而以产业为支撑的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则凭借着“小投资大成效”的模式,成功引进湘野创意农业公园、艾佳果蔬等10余个大型亿元农业投资项目。
讲好“一故事” 塑造边驿文旅新门户
游憩山水之间、邂逅诗和远方。常山县从4200首宋诗词中解码文化基因,以“宋诗之河”为主线,依次串联古关、古驿、古镇、古村21个,谋划建设游赏线路10条,总长度约180公里。古人曾这样形容曹会关:“才过常山到草萍,驿亭偏喜雨初晴。”曹会关,建于280年前,自古以来即是浙赣边界商业流通的战略要塞,哪怕到今天,白石镇还保留着圩日(又称赶集日)的传统,每月农历二、五、八,来自常山、江山、玉山三地的农民都会集中到白石,将农资、生活用品等拿出来交换买卖。
在充分挖掘现有边驿文化的基础上,常山县借力自然和谐的生态底色,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谋划“文旅新门户”,构建了以柚香谷、不老泉和金色同弓为龙头的全域旅游格局,按照“一区一线多村”的旅游发展思路,促进省际旅游服务。现如今,柚香谷主打的以双柚为主题的产学研(三产融合)服务,已然带动了村民年增收超1700余万元,2021年,全镇接待旅客数超12万人次,收益近4000万元。
建好“一模式” 树立智治建设新标杆
在风貌区建设中,常山县以美丽城镇集群、未来乡村集群、整体智治样板三大板块齐驱并进的模式统筹推进乡村集群化建设。2021年以来,向上完成了2个美丽城镇样板区的创建,向下完成了同心村片区2.5亿元总投资,实施共17个产业场景建设。更值得一提的是,球川镇还推出了全省首创“诚信体系”+“融服务、融警务、融治理、融执法”的“一体系四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被衢州市作为“一支队伍管执法”可复制模式予以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