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伟芬)舟山市六横岛南侧海域的碧海蓝天间,一台台巨型风机随着海风轻盈而有节奏地转动,和远处满载货物的运输船只、海岸边散落的渔船,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普陀六号风电场,也是石琳大学毕业之后一直驻守的“战场”,他是一名海上风电的建设者。
这些68米长的巨大风轮在茫茫东海徐徐转动,每一个大家伙运行一小时,就能发电4000度,可以同时点亮40000个一百瓦的灯泡;供10000台洗衣机工作一小时;一台变频空调制冷5000小时;一辆家用纯电动骑车行驶26000公里……
自从2017年12月14日,浙江省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正式发电以来,到今年10月7日,投运的30台风力发电机已经向陆地输送了1.47亿千瓦时绿色电能,不久的将来,海面上一共将树立起63台风机。
这背后,有一群像石琳那样那样的追风者和驭风者们在坚守。
怀揣对大海的向往
他成了一名追风者
2012年12月,伴随“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海上风电的政策支持,普陀六号项目顺利取得国家能源局“路条”,成功撬开了浙江海上风电开发的大门。
2013年,石琳毕业了,大学里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他,觉得“把风变成电”是一件很酷的事,揣着对大海“乘风破浪”的向往,怀着对清洁能源前景的看好,加入到了浙江省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开拓中。
石琳记得,那一年,加上和他一起入职的四位应届毕业生,整个项目部只有十个人,一切都才刚刚起步,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极其有限。“时间紧、任务重”,对有些岗位来说也许只是阶段性的状态,但是对石琳和整个项目来说,这是日常。
一个专业的风机组装出运配套码头是建设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前提,2014年迅速完成了从职场新手到业务骨干的蜕变的石琳,就被委以重任,负责码头工程项前期工作。
码头工程涉及到土地和海域购买以及十余项需要攻关解决的专题,为了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石琳研习政策法规、多次和职能部门协商沟通,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四个月后顺利取得码头项目的核准批复,同比浙江地区同类涉港审批项目用时是比较短的。
2016年码头顺利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第一枪正式打响。
码头前沿具有软地基、重载荷、大涌浪这些特点和难点,台风“莫兰蒂”、“马勒卡”、“鲇鱼”、“暹芭”还会时不时捣个乱,迎难而上是石琳和同事们的选择。
驭风者们的付出
推迟婚期、凌晨继续讨论
海上项目是一个“看天吃饭”的活,“一年大概只有一半是窗口期(适合海域作业的时间)。”
窗口期稍纵即逝,而码头能够早一天完工就意味着风机能早一天运输到海上进行安装,为了赶项目进度,石琳婚期推迟了两次。
石琳如果要回老家一趟,需要从六横岛乘船回舟山本岛,再到宁波,然后飞到哈尔滨,接着坐12小时汽车,差不多三天,光是路上来回就需要花上五六天时间。
第二次,老家那边几乎把婚礼的各项事情都准备好了,酒店订了、亲友通知了,只剩请柬还没发,结果新郎排不出时间来。
对于新郎临时“爽约”,尽管家长和妻子会略有不满,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石琳的工作。
“一直在岛上待着会觉得孤独吗?”
“会有一点吧。”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石琳想了一下说,“其实也不,时间不够用。”
他们戏称项目部为“夜总会”,因为夜里总开会,半夜12点施工单位继续在讨论完善各种方案是常有的事。
大多数的时候,石琳和他的同事们就这样一直驻守在这个小岛上,一个个问题在一场场专题会议下被攻克。
所有人的全力以赴下,码头工程在2017年6月高质量完工了。
两个月后,石琳请了两个礼拜的假回老家结婚,这一趟也是他离开最久的一次。
很多人的家人都像石琳的亲人一样,在背后支持着他们。
今年中秋,作为团委书记的石琳组织了一个送家书的活动,他挑选了一些照片,寄给同事们的家人,其中一位看了之后说,“能不能不要放我在船上的这张照片,怕我妈看了担心我安全。”石琳说,那只是一张同事出海的工作照。
披星戴月地上山下海
只是为了拨开黑暗和雾霾
海上风电项目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在海上的风电场,但是又不仅仅把风力发电机架在海面上这么简单。码头的建成只是有了一个能够组装风机的地方,最忙的时候,“海陆空”(风机基础、风机安装、海上升压站、陆上计量站、集控中心、海缆登陆点、海缆敷设、架空线、通讯线)九个工作面同时开工。
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是建在离码头十一公里的海域上,尽管日日和大海相伴,石琳说还是摸不透大海的脾性,施工海域海况多变,潮流无规律可循,来自太平洋的8级阵风就能形成影响施工的涌浪,除此以外,还有厚淤泥、过往船只多、航线密、施工窗口期少等一个个难点摆在驭风者们的面前。
为了解决窗口期短,石琳和施工单位研究实施了“长波静对静施工辅助平台”的施工工法,就是在风机的承台边上搭设辅助平台,把海上施工转变为“陆上”施工;
为了降低海上作业难度,想法子先在避风锚地完成风机起吊,然后通过拖轮把起重船、风机一起拖航到指定位置,完成海上吊装;
为了减小涌浪对风机承台基础的影响,石琳提出了把承台抬高的想法,经过和设计院、施工专家反复开会研究讨论,改进了风机承台的结构,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节省了工程用钢量;
为了不浪费时间,晴好的天气里日出前带着面包牛奶泡面等干粮出海,天黑后才上岸;
为了海上升压站能够如期交付,一名同事前往工厂驻守三个月……
石琳记得2017年12月份,部分发电机已经安装完成,各种配套设施也准备完毕,项目进入到了海上升压站倒送电期间,相当于要给风电项目安启动电源了。为了调试设备,把风能转化成的电能顺利传输回陆地,石琳和30名同事愣是靠吃泡面在海上坚守了三天三夜。还有一次全停检修期间,3名员工在海上升压站驻守了十天十夜,配合全面消缺,从船上下来时,胡子长了、脸庞被海风吹得通红,只有笑容依旧。
石琳的同事们从十个人壮大到了几十个人,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一同驻守浙江这片海域,为了绿色能源一直没有停下深海随风的脚步,石琳说,“青春能在这里定格,无怨无悔。”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为海上风电事业奉献,应该是驭风者们对大海说过最美的情话吧。
候选人简介
石琳。
1989年8月出生,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团委书记、码头项目部主管。
大学毕业后,石琳怀揣着梦想,加入到开发浙江省海上风电的事业中——国电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2014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石琳被领导委以重任,负责码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他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专题攻关工作,在年底前顺利取得了码头项目的核准批复,这也是在浙江地区同类涉港审批项目中,在前期审批环节上用时较短的项目。在石琳的努力下,2016年码头工程得以开工建设,这是海上风电项目打响的第一枪,在石琳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码头工程于2017年6月高质量完工,并取得骄人的成绩。随后他立即投身到更大的“战场”——海上风电施工现场。
为了工程建设,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地上,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甚至还将自己婚期一拖再拖。在石琳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2017年12月14日风电场实现了首台风机并网发电,终于实现浙江省海上风电零的突破。截至2018年9月,风电场累计发电量突破1亿度大关,为浙江省电力发展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获主要奖励
1.2014年被评为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优秀员工”;
2.2015年获得国电电力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电梦,劳动美,幸福颂”诗歌朗诵比赛“优秀奖”;
3.2016年被评为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优秀员工”;
4.2017年被评为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二比一保一创”集体立功竞赛先进个人;
5.2017年被评为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安全先进个人”;
6.2017年被评为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宣传先进个人”;
7.2018年被评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8.2018年获得《风机组装运输码头》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