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串起幸福生活 泰顺桥西村激活古建留住百年古韵
记者 白璐 通讯员 赖圣斌 责任编辑:周娜 编辑:吴越 2019-08-05 18:11:37
核心提示:
      一条水泥路联通了桥西村与外界,自2005年建成通车后就成了桥西村的交通要道。泥路变身水泥路,瓦房改建成洋楼.....从深山小山村到泰顺县雪溪乡的经济文化中心,桥西村如何提高村民幸福感?记者走进桥西村,探访幸福蜕变背后的故事。

  “遇上雨天,出门两脚泥。”68岁的村民胡荣伟回忆起当年窘况,连连感叹以前饱受道路不通之苦。据胡荣伟回忆,2005年之前,桥西村通往外村只有条一米宽的泥路,村民日常通行,外来车辆也从这里路过,口角矛盾、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一旦天气不好,村民们都不敢出门,怕碰车。”胡荣伟感叹道。

  被“行路难”困扰多年后,2002年桥西村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规划修建大交线。建水泥路是每个村民的向往,但道路规划中涉及了桥西村40余亩土地,对于土地资源本就不丰富的桥西村而言,这个数字可不小。桥西村村委主任胡荣生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他说:“规划刚出来后,有一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愿配合工作。”

  为了将公路修下去,桥西村发动全村的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挨家挨户走访,细致地为村民们讲解修路后的村居规划,逐渐打消了大家心里的疑虑。经过三年努力,2005年大交线终于建成通车,桥西村的交通从此发生了大变化。

  “这条路还是泥路时,我得挑着肥料去田里种地,收粮时再一担一担挑回来,每天来回走十多趟。”胡荣伟指着家门口的电动三轮车告诉记者:“水泥路建好了,我就开车去种地、去收粮,方便多了。”这条路不仅给桥西村村民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更打通了桥西村与外界的壁垒。“大交线是桥西村乃至雪溪乡的‘交通命脉’,村里的茶叶、农产品都通过这条路卖出去了。”桥西村村书记胡昌建介绍说,路修好了后不少村民也接起了来料加工的小生意,大家能攥在手里的钱变多了!

  “再也不羡慕别人住洋房、吃面包了,这些我们村也有。”胡荣伟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创业做生意,想把父母接到城市居住,却被老人拒绝了。在老人眼里,桥西村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他笑道:“孩子们在城里住楼房,我在村里住的楼房比他们的更宽敞,城里能吃到的东西我们村里也有,空气还更好。”如今的桥西村,有宽敞的水泥路、气派的小洋楼,村前屋后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一座大院 留住百年古韵

  “一百多年前修的古屋居然这么精致。”在桥西村胡氏大院,几位参观的游客正赞叹:“没想到在南方也能看到这种合院式民居。”这座吸引众多游客的胡氏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丰年间,是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QQ图片20190805160959.gif

胡氏大院


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村容村貌

扫一扫分享故事

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

桥西村位于泰顺县南部,距县城约27公里,是雪溪乡的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交通便利,大交线穿村而过,距新58省道约8公里。全村共有户籍人口981人245户,共有党员33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全村耕地面积 261亩,林地面积165亩。在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桥西村先后获得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村、县级乡村整治合格村、县级民主法治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桥西村境内散布着凤垅厝、凤垅头厝、下洋厝、大路下、双堂厝、旧厝、胡氏大院、胡氏宗祠、胡氏小宗祠、胡氏书斋、凤龙井等古民居、古祠堂、古井泉。以建于清道光丰年间的胡氏大院(当地亦称石门楼)最为出名,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该院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整个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平面布局为棋盘式,有两个三和院组成,院中间建有两道横墙,犹如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该院为四合院式,共有房间100多间,杉木柱276根,是泰顺县规模巨大且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它以古朴的造型、典雅的风格、完美的结构、选料的精良、做工的考究、技艺的精湛闻名全国, 吸引众多海内外专家来考察、游客来游玩。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西村凭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积极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做好桥西村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从而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旅游事业的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村民的悠闲生活,是桥西村的发展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