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国际港城梦渐近

2020-10-23 10:42:12 来源:浙江在线-定海新闻网 作者: 编辑:修永平

  【编者按】

  今年以来,省委书记袁家军提出要努力交出10张高分报表,定海积极争当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排头兵,坚决扛起新使命新担当,努力交出高分报表,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蹲点海岸线体验海岛风景线”系列报道,见证干部群众在建设“重要窗口”伟大实践中的作为,展示定海亮丽的海岛风景线。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定海从地处偏远海岛,蜕变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东海之滨,又是潮平浪涌……

  开放,“粮”满仓

  走进位于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的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一缕缕大豆被蒸熟后的清香扑鼻而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走访了企业预处理、浸出和精炼车间,来自国际市场的大豆经过这几道工序后,变成食用油。“我们的精炼工艺,毫不夸张地说,和‘中粮’‘中储粮’等央企处在同一水平线。”该公司财务总监金仲相说,企业自今年2月中旬复工复产以来,产能不断得到释放。到8月底,大豆生产加工量已超过去年全年,预计今年全年实现销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近50%。

  该企业的原料大豆除了可以提取豆油外,还衍生出一种叫豆粕的副产品,富含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今年5月底,一艘装运着“良海粮油”4000余吨散装豆粕的江海直达船,驶向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也标志着首条豆粕“江海直达”新航线开通。“新航线的开通,是企业拓展长江沿线乃至整个内陆市场的一大举措。”该公司物流总监李家君说,“良海粮油”与安徽郑蒲港务有限公司在豆粕运输、包装、中转等领域达成全面合作,共同做大粮油产业链。

  在“良海粮油”厂区不远处的老塘山码头上,吊机林立,大型货轮、辅助船只来往穿梭,传输带不停地工作着,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回岸边的一座座储粮筒仓,或送往装船区等待远航。“说到开放发展,我们园区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港口’,另一个是‘粮食’。”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管理中心主任姚庆用一组数据解释,今年以来,作为全国性的散粮物流节点和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园区码头已经靠泊外轮达410余艘,进口粮食规模达到了1500万吨,占全国进口粮食比重的13%左右,粮食来源国遍布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去年,园区入选国家首批港口型物流枢纽,其中承接的重要作用是江海联运服务功能,将1500万吨的进境粮食以江海联运的方式运输到长江黄金水道沿线。随着粮油产业园区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园区还吸引了“物产中大”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粮食贸易合作,由国家粮食龙头企业中储粮集团投资20亿元的浙江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即将开建。目前,园区积极与宁波舟山港对接,推进陆港一体化开发,并推进进口粮食保税交易中心建设,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粮库群。

  开放,无中生“油”

  沿着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继续往西北海岸走,岑港至马岙北部海岸沿线,曾经的大片海岸滩涂已变为一座座鳞次栉比的码头,其中30万吨级以上油品码头4座,万吨级以上油品码头10座,其他各类油品码头20余座,汇聚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位于岑港街道的中谷储运舟山有限公司今年的成绩单颇为亮眼,1至9月码头吞吐量达到330万吨,占到去年全年的90%左右,实现仓储收入3.3亿元。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保持低位运行,“中谷储运”经营的成品油、船用柴油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该公司安全总监高文明告诉记者,目前“中谷储运”拥有油品库容近300万立方米,还有120万立方米库容在建,企业将依托这400余万立方米仓储规模,不断增加仓储收入、壮大自身。

  与大体量的“中谷储运”相比,小块头的浙江海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经营更为灵活,企业瞄准保税燃料油业务做文章。“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我们多了几家固定客户,来靠泊的船从原先每天一两艘到现在每天七八艘,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停靠10余艘船。”浙江海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荣说,往年码头的年吞吐量平均为50万吨,现在一年吞吐量超过100万吨,业务量明显提升。

  目前,我区已投运的油品库容达1800余万立方米,为发展油品全产业链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定海现有油品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定海将继续坚持围绕新区系列国家战略,全力推动油品全产业链建设,强化与国际绿色石化基地的联动发展,加快完善储油罐区、油品码头、输油管网等油品储运设施系统,逐步形成国储、商储、企储多层次油品储备体系,打造国内最大的油品储运基地;共享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机遇,以乙烯、芳烃等石化原料及低硫燃料油高端产业为特色,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石化配套产业基地。

  开放,再造海外“渔”场

  得良港之利的,还有国家级中心渔港———西码头中心渔港。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远洋渔业码头上,来自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的自捕远洋鱼货卸载下船,被陆续运往腹地冷链库和水产品加工企业。

  “今年,厄瓜多尔白虾、印尼冻带鱼、俄罗斯水产品包装上先后检测到新冠病毒后,业内已经基本上不再进口水产品原料。”浙江大洋兴和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铭泽说,没原料就无法生产加工,企业的这股底气从何而来,那便是全市远洋捕捞船队的捕捞能力,穿梭大洋的远洋运输船的运输能力,及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集散保障能力。“大洋兴和”作为全省第一家水产品智能化加工工厂,复工复产以来继续深耕国内市场,产品在国内大型商超、电商平台、连锁餐饮店广受欢迎,企业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0%。

  数据充分验证了林铭泽的判断。今年远洋捕捞形势向好,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3个万吨级码头利用率很高。1至9月,基地远洋鱼货进关量达30.4万吨,已经持平去年全年的进关量。除了舟山本地的冷藏运输船队外,航线遍布全球各大洋,上海、福建、河北、山东等地的运输船队也到这里靠泊卸货。“其他省份的远洋鱼货来我们这里集散,关键还是基地的集聚效应,鱿鱼等远洋鱼货价格指数都在这里产生。”舟山惠群远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汝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通过调配人手、挖掘集散潜力,全力加速码头的周转率,进一步减少货船待港时间。

  近年来,基地围绕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及延伸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持续完善远洋捕捞、码头装卸、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同时,基地还引进了“大洋世家”“兴业集团”等一批远洋生产、冷链物流、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新建和购置一批大型冷藏库和运输船项目,实现了把世界公海各大渔场优质远洋自捕水产品运回国内及进行精深加工再销往全国各地,基地正由“先行先试”逐渐转变成为全国远洋渔业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样板。

   □记者手记

  开放看定海,黄金海岸行。记者深切地体会到定海优越的港口条件给对外开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带来的经济效应已喷礴而出,不可估量。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开放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定海应着眼“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主动接受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使对外开放迈向更高层级。定海人更要以海纳百川的气概勇立潮头,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建设好开放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编辑:修永平
相关新闻

纵横浙江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