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为时代作证的笔下乡村

2020-08-13 10:26:38 来源: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 作者:记者 唐艳霞 编辑:修永平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浙江在线记者 唐艳霞)乡村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辨识码,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却会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打量。近年来,无论是教育投入、文化消费、人际交往,还是就业、收入、保障、居住、安全、医疗等乡村资源的无所不包,让依赖乡村而生存的老百姓幸福感攀升。

  汹涌的城市化进程,让中国沃野千里之上的乡村,经历了千年来未有之变化,面对亟待振兴的乡村,大家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案。作为典型的“六山一水三分田”农业大区的婺城区,以“双城”战略为统揽,以花满婺城建设为抓手,启动“十乡百村”乡创行动,进一步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优化农村环境。激励全区各类农业主体(人才)投入到乡创行动中,积极营造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走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种”文化,提振“精气神”

  “在细雨洗过的山间,氤氲薄雾,白墙黑瓦在林间若隐若现。景中画仿佛让人置身云莱仙境,流连忘返……”日前,婺城区长山乡迎来40多名艺术家,他们或采风创作,或组团入村走访调研,挖掘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并“集智聚慧”,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过去村庄的样子,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现在村庄的样子出现在了艺术作品里”。艺术家们在婺城区长山乡实地采风,以独特的视角捕捉风景,用油彩或水墨让美丽的乡村风光风物跃然纸上。一棵树、一道溪、一条老街,都是画中的主角。可以说,艺术家们的神来之笔让美景成为了美画,美画又为美景代言。

  通过现场写生创作、举办画展,将优秀写生画作捐给当地文化礼堂等方式,以文艺服务乡村。原乡风景和原生态民俗风情也在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中“美了起来”,为“诗路婺城”和“南山漫道”建设增加了新景观、新动能。艺术家们的加入,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礼堂的魅力,还为婺城美丽乡村增加文化含量,推动文旅融合。

  啰声响起,优美婉转的唱腔围绕在村内婺剧文化园的上空,作为金华市首个婺剧特色村,婺城区蒋堂镇泽口村的婺剧文化园里时常会上演一幕幕经典的婺剧桥段,成为了村民们最欢迎的文化娱乐。

  泽口村婺剧文化园有一条婺剧知识普及廊。长廊里有婺剧的发展史、婺剧的声腔与角色等知识介绍,让人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婺剧的历史。长廊的另一头是婺剧坐唱班活动室,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婺剧所用的各类乐器,传承陈列室里也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戏服与道具。四周的墙上张贴了泽口村婺剧活动的纪实,还有泽口村婺剧戏迷列传。自婺剧文化园投入使用至今,村里已经举办了多次大型婺剧演出。每当婺剧之音响起,泽口村的村民们就成为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泽口也成了婺剧根植于婺城农村大地的一个缩影。

  近进来,婺城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美丽经济的同时,通过送文化、送服务、送人才,深挖当地人文底蕴。在“一村一品”建设过程中,从产业基础、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多方考量,选取具有发展潜质的村庄进行重点培育,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文旅结合发展的样板村庄。

  “刷”颜值,培育振兴之“土”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首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告诉人们回到自然中,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婺城区南山安地镇,就可以深入感受这种意境。

  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创建了省A级景区村庄30个,其中3A级6个,位居全市第一,创建了1家省级金宿(全市仅3家),实现了婺城精品民宿零的突破……

  安地镇是婺城区大南山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板块,是打造“五朵金茶花”之“休闲旅游之花”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安城镇多次召开镇、村两级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大会,层层抓落实,齐心协力,动员全镇人民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形成“家家都知晓,户户有行动”的良好局面。对沿街商铺张贴“门前五包”责任书,发放宣传单页,组织全镇各部门以及各村开展爱国卫生大整治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通过结合山水优势,发挥自身特色,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新气象,安地镇各项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基础设施升级,聚集起了人气,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全镇还牢固树立发展理念,以“走在前列”的意识,坚持规划引领,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把安地镇打造成仙山婺水的“金华城市阳台”。

  五月,婺城区莘畈乡大立元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仙舟湖碧波荡漾,雨后的山峰云雾缭绕,再加上焕然一新的旅游接待中心、民宿、游乐园,成熟的乡村旅游业态为村里留住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大立元村2008年试水乡村旅游工作,解决了因硬件设施老旧,乡村旅游后劲不足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我们引进了一家游乐设施,打开了村内旅游的道路”。婺城区莘畈乡大立元村有关人员介绍,为发展乡村旅游,村班子成员积极优化村内环境,加上大元村的地理优势,吸引不少外来游客。为巩固旅游事业,大元村还引进游乐公司,开设乐吧车、大蹦床、射击训练营等游乐项目,受到市场青睐,激活乡村旅游的“一池春水”。

  发展乡村旅游,先从保护和营造碧水、青山、蓝天入手,一个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是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开始。

  “治”乡村,打通发展“最后一公里”

  推动解决社会治理新成效,乡村是一块“大板砖”,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近年来,婺城区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由83名农村法律顾问服务全区270个村(社区)。农村法律顾问作为农村的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法律咨询员,是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撑起一把“法治伞”。

  蒋堂镇前源村“整村土地流转”和“一村一品”农村品牌建设工作中,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通过法律顾问解决。箬阳乡周坞村的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在开展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中,成功调解一起又一起涉及村民利益纠纷的案件……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不仅为乡村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更是满足了村民对法治的迫切需求和愿望,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切实打通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村是白龙桥镇的中心村,由于临近工业园区,乡村发展已经从农村转向工业园区。“我们村农业土地都已经征收完成,目前村民都属于半工半农状态。”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村党支部书记赵军民告诉记者,由于发展规划,临江村已经从农村逐步转变为工业园区,村里农房出租,村民企业打工已经成为村庄发展常态,为协调好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村民的关系,临江村建立微信群,以“农民微圈”,实现“零距离”服务。

  “我们有什么需要的,只要在群里喊一声,村干部就会马上有所回应。”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村村民对“微信群”好感度极高。“有了群之后,能在线上解决的争取线上解决。”临江村微信群群主苏丹飞说,村干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村级微信群,除了调解日常事务之外,还在外来人员的工作、学习方面都充当了重要角色,大大提升了村民与外来人员的获得感。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稳则国家稳”。据了解,2018年起,婺城区以强化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为抓手,打造融农民微信群、“婺彩云”平台、群主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农民微圈”工程,协助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和各类问题10万多件。

编辑:修永平
相关新闻

纵横浙江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